喧哗中的孤独——王朔再评价
发布时间:2022-02-18 22:19
二十世纪末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全方位的文化转型,在这一时期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王朔现象”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王朔不仅小说十分畅销,而且在商业电影运作上亦相当成功,其作品透射出的独特洞察力和深切穿透力,给多元格局下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王朔带来的“喧哗”一度激起批评家一些沉重的思考。时过境迁,当喧哗褪去,我们重新研究“王朔现象”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王朔现象”是当下很多文化现象的开端,它和其它文化现象一起开辟了当代文化的新领域。本文以梳理关于“王朔现象”的评价为基础,提出了自己关于“王朔现象”的看法。潮起会淹没许多真实的存在,潮落时我们才会看到许多事物的真面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王朔现象”的出现及其影响。该部分在对当下“王朔现象”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分析之后,发现大部分文章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他们把对王朔的评价过多地集中在其反讽调侃的语言、顽主系列人物方面,更有甚者过多地从道德层面进行“印象式”的批评,对王朔持贬抑抨击的态度,把王朔及其作品冠以“流氓作家”与“痞子文学”的称号。很少有人把“王朔现象”、作品置于“文化研究”的大背景下,对其首先进行宏...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王朔现象”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第2章 社会文化转型期的“呐喊”者
2.1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土壤
2.1.1 市场大潮的兴盛
2.1.2 大众文化的崛起
2.2 边缘化处境中的“呐喊”者
2.2.1 精英文化的衰落
2.2.2 在边缘处“呐喊”
第3章 潜隐在“痞子”面具下的智者
3.1 市民文化意识的释放
3.2 以“流氓”、“痞子”式的反叛策略彰显智者的形象
3.2.1 正统文学一统之下哗变的“痞子文学”
3.2.2 “民间的流氓”、“市民的痞子”
3.2.3 王朔小说的深刻性
第4章 世纪末的文化英雄
4.1 传统文化的大胆叛逆
4.2 当代文化的积极建设
4.2.1 开创卖文之先河,率先与影视联姻
4.2.2 “痞子”形象的塑造,使当代文学走向感性化、世俗化
4.2.3 其随笔文章和批评文字使文学批评更切近批评的本义
4.2.4 运用口语写作,拓展了新时期小说的语言技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为文化批评者的王朔[J]. 吕晓英. 江西社会科学. 2004(02)
[2]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J]. 邹广文.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3]批评范式的危机——从王朔近年的批评文字谈起[J]. 徐志伟. 小说评论. 2002(04)
[4]别忘了,王朔只有一个——与王彬彬的王朔批判商榷[J]. 葛红兵. 粤海风. 2000(06)
[5]中国流氓文化之王朔正传[J]. 王彬彬. 粤海风. 2000(05)
[6]怎样看待当前的大众文化[J]. 孙占国. 求是. 2000(13)
[7]王朔与王朔现象透视[J]. 吴秀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2)
[8]王朔现象与后现代主义[J]. 黄新民. 中国文学研究. 2000(02)
[9]王朔构筑的顽主世界[J]. 黄亮翔. 学术论坛. 1998(03)
[10]王朔小说和市民文学[J]. 李劼. 上海文学. 1996(04)
本文编号:3631653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王朔现象”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第2章 社会文化转型期的“呐喊”者
2.1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土壤
2.1.1 市场大潮的兴盛
2.1.2 大众文化的崛起
2.2 边缘化处境中的“呐喊”者
2.2.1 精英文化的衰落
2.2.2 在边缘处“呐喊”
第3章 潜隐在“痞子”面具下的智者
3.1 市民文化意识的释放
3.2 以“流氓”、“痞子”式的反叛策略彰显智者的形象
3.2.1 正统文学一统之下哗变的“痞子文学”
3.2.2 “民间的流氓”、“市民的痞子”
3.2.3 王朔小说的深刻性
第4章 世纪末的文化英雄
4.1 传统文化的大胆叛逆
4.2 当代文化的积极建设
4.2.1 开创卖文之先河,率先与影视联姻
4.2.2 “痞子”形象的塑造,使当代文学走向感性化、世俗化
4.2.3 其随笔文章和批评文字使文学批评更切近批评的本义
4.2.4 运用口语写作,拓展了新时期小说的语言技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为文化批评者的王朔[J]. 吕晓英. 江西社会科学. 2004(02)
[2]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J]. 邹广文.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3]批评范式的危机——从王朔近年的批评文字谈起[J]. 徐志伟. 小说评论. 2002(04)
[4]别忘了,王朔只有一个——与王彬彬的王朔批判商榷[J]. 葛红兵. 粤海风. 2000(06)
[5]中国流氓文化之王朔正传[J]. 王彬彬. 粤海风. 2000(05)
[6]怎样看待当前的大众文化[J]. 孙占国. 求是. 2000(13)
[7]王朔与王朔现象透视[J]. 吴秀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2)
[8]王朔现象与后现代主义[J]. 黄新民. 中国文学研究. 2000(02)
[9]王朔构筑的顽主世界[J]. 黄亮翔. 学术论坛. 1998(03)
[10]王朔小说和市民文学[J]. 李劼. 上海文学. 1996(04)
本文编号:3631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3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