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空间、景观与身份认同的非历史化——评两本城市文学研究著作

发布时间:2022-02-19 02:47
  近年来,关于城市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日益增多,出现了一些研究范式转换下的成果,这些成果既包含对城市文明所表征的历史道路的评价,也表现出新的美学标准和研究方法的生成。然而,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在繁荣的同时,也渐渐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首先,在使用"空间""市民社会"等概念时的非历史化倾向,没有将城市的发展纳入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整体结构中;其次,在塑造城市主体及主体认同时,过于强调经济理性化的谋生个体形象,遮蔽了社会劳动更广泛的含义;再次,在探讨日常生活问题时,将日常生活本质化、绝对化,制造国家与城市的二元对立;最后,在使用文化研究方法"批判""景观"时,反而造成"景观"的堆砌。这些有代表性的症候往往折射出城市文学研究在历史观和方法论上的重要分歧。 

【文章来源】:文艺研究.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概念的非历史化:空间、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
二、“精英”的焦虑:启蒙、谋生与城市主体问题
三、“宏大政治”与“日常生活”:二元对立的想象
四、文化研究的拜物教:景观与景观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阶级与性别话语改写下的教堂空间——1940年前后延安文学中的教堂书写[J]. 危明星.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9(06)
[2]城市文学中的几个问题[J]. 张屏瑾.  扬子江评论. 2018(05)
[3]“同志”的“修养”—延安时期革命青年的伦理选择[J]. 黄锐杰.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8(05)
[4]改革开放文学四十年:城市经验与书写的形成[J]. 张屏瑾.  江苏社会科学. 2018(05)
[5]抗战时期的延安歌咏与“青年”的诞生[J]. 刘欣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7)
[6]三个女性形象与当代中国社会性别制度的变迁[J]. 贺桂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5)
[7]上海总商会“佳电”来历研究[J]. 熊玉文.  史学集刊. 2016(02)
[8]工业题材、工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性”——《乘风破浪》再解读[J]. 李杨.  文学评论. 2010(06)
[9]空间的生产与空间的转移——上海工人新村与社会主义城市经验[J]. 罗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10]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三种资源[J]. 贺桂梅.  文艺研究. 2003(06)



本文编号:3632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32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a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