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子不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3 13:30
袁枚生性洒脱不羁、崇尚自由,中年辞官归隐,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其才华横溢、蜚声文坛,在诗歌、诗话、散文等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子不语》作为袁枚唯一的小说集,却少人问津,本文将以《子不语》为研究对象,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论述。引文,对《子不语》的研究历史资料进行梳理,并且对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分析。第一章,主要是介绍袁枚与《子不语》的创作情况。第一节中选取了一些袁枚经历中对《子不语》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内容进行研究。第二节,袁枚交游网络极具代表性地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形态,这一节通过他的交游网络体系的构成、交游网络的地域性特征以及创作素材的来源,来深入分析作者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与文本创作之间的关系。第三节,从小说内容、体例和旨意三方面,来透析袁枚的小说观。第二章,对《子不语》的思想内容分类并加以分析。地狱群相,即人间众生相——作者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鬼怪,多是对现实的映射,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思想,这部分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批判。第二类,颂扬人欲,提倡真性情。第三类,劝惩世人,从善弃恶。第三章,关于《子不语》的艺术价值。《子不语》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成就,短文文笔流畅,风格多变...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袁枚与《子不语》
第一节 袁枚的生平与思想
(一)书香世家的文化熏陶
(二)女性亲属环绕的世界
第二节 袁枚的交游及《子不语》的创作
(一)交游网络中知识分子的构成体系
(二)交游网络的地域性特征
(三)《子不语》创作材料来源
第三节 袁枚的小说观
(一)小说内容的娱乐性
(二)小说体裁的虚构性
(三)小说旨意的寄寓性
第二章 《子不语》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一)对选拔人才方式弊端的揭露
(二)对腐败的吏治的讽刺
(三)是对世态炎凉的揭露
第二节 嘲讽理学,提倡真性情
(一)反理学
(二)提倡真性情
第三节 劝惩世人从善弃恶的主旨
第三章 《子不语》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标举性灵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别具一格的诙谐艺术
(一)心理之期望的突然扑空
(二)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三)情感郁积的巧妙释放
第三节 自然畅达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 《子不语》与历代志怪小说
第一节 从魏晋志怪到清代的笔记小说的发展
(一)魏晋实录志怪小说
(二)唐代有意为志怪小说
(三)宋代世俗化志怪小说
(四)金元仿宋志怪小说
(五)明清人性化志怪小说
第二节 《子不语》对历代志怪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子不语》与《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的比较
(一)与《聊斋志异》的“情”相比较
(二)与《阅微草堂笔记》的“理”相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纪晓岚因果轮回观念之危机——以《阅微草堂笔记》为视角[J]. 杨亮.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2]谈《红楼梦》中的数术[J]. 孙宏安.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3]论庄子之梦的文化地位[J]. 张兰花.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4]“为天强派作诗人”——袁枚散馆外放的“前因”及其婉拒乾隆临幸随园考论[J]. 杜贵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3)
[5]以妄驱庸,以骇起惰——论袁枚的志怪小说《新齐谐》[J]. 时志明.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1(04)
[6]审丑:《子不语》的美学视点[J]. 李志孝. 甘肃高师学报. 1999(01)
[7]“恶”的展现:论袁枚和《子不语》[J]. 韩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1)
博士论文
[1]明代公案小说研究[D]. 夏启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硕士论文
[1]《夷坚志》神鬼精怪世界的文化解读[D]. 关冰.宁夏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54946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袁枚与《子不语》
第一节 袁枚的生平与思想
(一)书香世家的文化熏陶
(二)女性亲属环绕的世界
第二节 袁枚的交游及《子不语》的创作
(一)交游网络中知识分子的构成体系
(二)交游网络的地域性特征
(三)《子不语》创作材料来源
第三节 袁枚的小说观
(一)小说内容的娱乐性
(二)小说体裁的虚构性
(三)小说旨意的寄寓性
第二章 《子不语》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一)对选拔人才方式弊端的揭露
(二)对腐败的吏治的讽刺
(三)是对世态炎凉的揭露
第二节 嘲讽理学,提倡真性情
(一)反理学
(二)提倡真性情
第三节 劝惩世人从善弃恶的主旨
第三章 《子不语》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标举性灵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别具一格的诙谐艺术
(一)心理之期望的突然扑空
(二)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三)情感郁积的巧妙释放
第三节 自然畅达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 《子不语》与历代志怪小说
第一节 从魏晋志怪到清代的笔记小说的发展
(一)魏晋实录志怪小说
(二)唐代有意为志怪小说
(三)宋代世俗化志怪小说
(四)金元仿宋志怪小说
(五)明清人性化志怪小说
第二节 《子不语》对历代志怪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子不语》与《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的比较
(一)与《聊斋志异》的“情”相比较
(二)与《阅微草堂笔记》的“理”相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纪晓岚因果轮回观念之危机——以《阅微草堂笔记》为视角[J]. 杨亮.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2]谈《红楼梦》中的数术[J]. 孙宏安.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3]论庄子之梦的文化地位[J]. 张兰花.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4]“为天强派作诗人”——袁枚散馆外放的“前因”及其婉拒乾隆临幸随园考论[J]. 杜贵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3)
[5]以妄驱庸,以骇起惰——论袁枚的志怪小说《新齐谐》[J]. 时志明.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1(04)
[6]审丑:《子不语》的美学视点[J]. 李志孝. 甘肃高师学报. 1999(01)
[7]“恶”的展现:论袁枚和《子不语》[J]. 韩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1)
博士论文
[1]明代公案小说研究[D]. 夏启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硕士论文
[1]《夷坚志》神鬼精怪世界的文化解读[D]. 关冰.宁夏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54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54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