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老舍悲剧思想的内蕴

发布时间:2022-07-20 19:54
  本文分析老舍悲剧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个人、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探讨其悲剧形成的原因和两个主要冲突性结构: 首先,民族抗战的时代背景下,家国关系的两难困境,使老舍徘徊于尽忠与尽孝、报国与顾家而不能兼顾的两难困境中。爱国激情下深藏的忧患意识与强烈的道德人格意志,造成老舍在民族大义与个人身家安危的抉择献身中饱受煎熬和痛苦。在深层精神和文化心理上遂产生生命悲剧意识,和悲悯沧桑、苍凉抑郁又宽容豁达的悲剧思想。 其次,在实现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的坎途中,个性化理想化的诗人本性,与功利性现实性的英雄情结相互冲突,由此形成一种苦老酒般的以幽默为表现形态的悲剧创作心态。潜意识中的英雄情结进一步催生了作品中丰富而富刺激性的死亡意象,营造了悲壮气氛。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乱世—浮萍沧桑末世人
    第一节 苦难人生的生命悲剧感
    第二节 末世人的民族悲剧心理
    第三节 文化类型的熏陶与定型
第二章 家国关系中的两难困境
    第一节 忠——民族话语里的忧患意识
    第二节 孝——道德话语中的人格内蕴
    第三节 悲——众生世相里的槛外人
第三章 诗人与英雄之间
    第一节 诗人本性与英雄情结
    第二节 醇香酸涩的苦老酒
    第三节 亡国篇里的生死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红旗下》悲剧心理探寻[J]. 孙玉石,张菊玲.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5)
[2]基督教景观中的悲剧性结构──’αμαρτια①与悲剧性再阐释[J]. 刘宗坤.  文艺研究. 1998(05)
[3]茅盾、巴金、老舍的文化类型比较[J]. 杨义.  文艺研究. 1987(04)
[4]论老舍三十年代初期之国情观——也论《猫城记》[J]. 杨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02)



本文编号:3664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64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d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