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走向文化乌托邦——论林语堂后期的文化选择

发布时间:2022-09-17 14:47
  中西关系的本质是强弱关系。林语堂后期的文化选择受到了西方话语的制 约。在林语堂“对外讲中”时,对传统的“自卑”和“自恋”两种心态的悄然转 化、“东方化”以及由此衍生的“自我东方化”的潜在作用,使林语堂走向了对 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林语堂后期“对外讲中”的文本也便成为“混合型”的文 本;具有“复调式”的构成。 林语堂后期文化选择的另一重要内容是“中西文化综合”。在进行“中西文 化综合”时,林语堂将中国传统的精神与西方现代的物质“互补”共建,以世界 文化大同为最终归宿。这种“中西文化综合”由于林语堂思维模式的抽象性而成 为文化乌托邦。林语堂走向文化乌托邦时,西方话语依然起着制约作用,“两脚 踏中西文化”的林语堂其实是一脚虚(中国传统),一脚实(西方机器文明)。他 的文化乌托邦的核心是以中国传统来补救西方机器文明的弊端,他的“互补”单 向地往这一核心滑去,因此他的文化乌托邦只...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引论
    一、 林语堂后期的文化选择:“对外讲中”和“中西文化综合”
    二、 前后期文化取向的转变:被轻易协调的矛盾
第二章 谁在说话?--论林语堂的“对外讲中”
    一、 “自卑”和“自恋”
    二、 “东方化”和“自我东方化”
第三章 文化乌托邦--论林语堂的“中西文化综合”
    一、 走向文化乌托邦
    二、 “世界主义”的美丽外衣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679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79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e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