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之间:论明末清初李渔的文化传播观念——以《闲情偶寄》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9-29 19:49
在明末清初文化商品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文化消费群体显著扩大,通俗作品的创作与消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李渔的多重身份属性促使其能在宏观层面上对作为整体的文化产业进行思考,形成一套较为全面的媒介文化传播理论。本研究试以集李渔思想大成的《闲情偶寄》为中心,系统探析其文化传播观念的核心内容。李渔对通俗文化传播功能的总结、对传播伦理问题的警惕以及对受众定位的认识极为敏锐,已经初具现代意义上传播学者的观照意识,可以借此发掘其动机取向以及其受时代局限的思想矛盾。
【文章页数】: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闲情偶寄》中的李渔形象[J]. 张则桐. 书屋. 2015(07)
[2]《闲情偶寄》:一个剧论的知识社会学文本[J]. 潘天波. 戏剧艺术. 2015(01)
[3]闲情何处寄?——《闲情偶寄》的生活意识与境界追求[J]. 赵强. 文艺争鸣. 2011(03)
[4]传播学视野下的现代话剧“小剧场”与明代“家乐”[J]. 黄旭,王建河. 艺术百家. 2006(06)
[5]李渔的文化经营之道[J]. 沈贻炜. 艺术百家. 2006(02)
[6]论李渔的观众本位观[J]. 周建清. 戏剧文学. 2006(03)
[7]回归世俗:《闲情偶寄》生活艺术的文化取向[J]. 黄果泉. 文学评论. 2004(06)
[8]李渔:新旧文化撞击的产儿——试评李渔生平思想[J]. 许罡. 江苏社会科学. 1993(01)
本文编号:3683201
【文章页数】: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闲情偶寄》中的李渔形象[J]. 张则桐. 书屋. 2015(07)
[2]《闲情偶寄》:一个剧论的知识社会学文本[J]. 潘天波. 戏剧艺术. 2015(01)
[3]闲情何处寄?——《闲情偶寄》的生活意识与境界追求[J]. 赵强. 文艺争鸣. 2011(03)
[4]传播学视野下的现代话剧“小剧场”与明代“家乐”[J]. 黄旭,王建河. 艺术百家. 2006(06)
[5]李渔的文化经营之道[J]. 沈贻炜. 艺术百家. 2006(02)
[6]论李渔的观众本位观[J]. 周建清. 戏剧文学. 2006(03)
[7]回归世俗:《闲情偶寄》生活艺术的文化取向[J]. 黄果泉. 文学评论. 2004(06)
[8]李渔:新旧文化撞击的产儿——试评李渔生平思想[J]. 许罡. 江苏社会科学. 1993(01)
本文编号:3683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8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