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哈姆莱特》在当代中国的研究、改编与艺术重构

发布时间:2017-05-16 09:21

  本文关键词:《哈姆莱特》在当代中国的研究、改编与艺术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哈姆莱特》提供了一个文本跨文化旅行的典型案例。这个从英国到中国漫长的文化旅途从严复就开始了。然而就对《哈姆莱特》的研究、改编与艺术重构的总体成绩而言,当代1中国取得了最大的成就。从古装戏、实验话剧到电影,当代中国以多种艺术形式对《哈姆莱特》进行了改编与艺术重构。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运用不同的文体表现莎士比亚的代表性悲剧,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对话的一种形式。而中国读者与学者从异域文化的视野对《哈姆莱特》的解读,以及以多种方法对《哈姆莱特》的研究,也会使对世界名著的审美欣赏与学术研究具有跨文化的共性与独特性。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哈姆莱特》 研究 改编 艺术重构 跨文化
【分类号】:I561.073;J05
【正文快照】: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被别林斯基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全体人类所加冕的戏剧诗人之王的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442)。“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西方的审美箴言,那么,当《哈姆莱特》来到中国,在跨文化的遥远旅行中又会发生什么呢?由于中体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肖锦龙;《哈姆莱特》的意象模式及蕴意[J];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02期

2 曹禺;莎士比亚属于我们——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闭幕词[J];戏剧报;1986年06期

3 张松林;还To Be or Not to Be一个真我[J];中国翻译;1995年03期

4 高旭东;;近代、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须重新划定[J];文艺研究;2012年08期

5 聂珍钊;;文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J];文艺研究;2013年05期

6 刘思远;;王权与表演——论《哈姆莱特》中的君主政体焦虑[J];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山秀;徘徊在边缘——四大悲剧女性形象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周祥;;略论《哈姆莱特》“宏观延宕”喻指主题的建构[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蒋倩;;英雄受难——哈姆雷特延宕的基督教情结[J];英语研究;2008年03期

4 陈海燕;;从生态视角论《老人与海》[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5 费小平;莎士比亚在改革开放的中国[J];广西师院学报;1997年02期

6 曾艳兵;;卡夫卡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王毅;论哈姆莱特延宕和复仇中的圣经思想[J];国外文学;2003年03期

8 汪余礼;;重新译解“To be,or not to be…”——兼析哈姆雷特的心灵历程与悲剧性格[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曹丹;;生与死的悖谬——《哈姆雷特》中生与死的矛盾分析[J];艺术研究;2010年02期

10 梁晓萍;;文学经典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兼与聂珍钊先生商榷[J];文艺研究;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林宛莹(LIM WOAN YIN);传统的再生:中国文学经典在马来西亚的伦理接受[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杨澄宇;基于现象学视角的语文课程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旭东;论鲁迅前期的艺术选择与文化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仁哲;《哈姆莱特》:演释人类生死问题的悲剧[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2 赖骞宇;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文化语境重新审视《哈姆莱特》[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3 邱佳岭,杨海丽;《哈姆莱特》再论:呼唤理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毅;论戏剧《哈姆莱特》主人公的悲剧[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梁超群,张锷;1601年的《哈姆莱特》:结构与人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金涛;《哈姆莱特》的爱情线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刘晓华;;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哈姆莱特》[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8 王振全;;对于《哈姆莱特》的再思考[J];电影文学;2006年05期

9 周祥;;略论《哈姆莱特》“宏观延宕”喻指主题的建构[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威廉·李黑;麻红;杨海燕;;《哈姆莱特》离我们有多远[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珍;吴海清;;现代性:从崇高的迷惘到平庸的碎片——从《哈姆莱特》到藏族题材电影《喜玛拉雅王子》[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正润;《哈姆莱特》是自传剧吗?[N];文艺报;2002年

2 孟夏;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莎士比亚[N];光明日报;2008年

3 绿原;说简练[N];文艺报;2006年

4 记者 王蕾;剧院票房过6亿 文化产业带动英国经济复苏[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珊;《哈姆莱特》中的死亡意象与基督教观念[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哈姆莱特》在当代中国的研究、改编与艺术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70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b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