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与齐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8 15:07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姿,在几千年持续发展中,齐鲁文化为其内核和主要组成部分。历来对齐鲁文化研究颇多,论著亦层出不穷。但因种种原因,对齐国重要著作《晏子春秋》研究甚少。迤至近代,其注释及研究著作才大量涌现,但相较先秦其它著作,仍相形见绌,且较少从齐国历史进程和文化氛围中研讨此书的文学内涵和史学价值。本论文则以《晏子春秋》为蓝本,深入探究晏子在齐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并以历史态度观览齐文化的发展轨迹和齐人特质,以此触发齐文化的深刻内涵。 《晏子春秋》中晏子治国之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尚礼、爱民、重贤、尊君。这四点构成了晏子完整的政治思想,且带有鲜明齐国政治文化特质。晏子一方面坚守了齐学阵地,一方面发扬了齐文化传统中的周文化因素和齐国尚功务实思想传统,大倡礼治,拓展了齐鲁文化合流的基础。仔细探发,晏子的每项治国之策都可溯源至建齐始君姜太公、贤相管仲。他的政治方针深受齐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晏子春秋》成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齐人在争相传颂晏子故事时,一方面加入符合民众的个性化审美,一方面把齐地民情、齐人特质、齐国社会风尚融入其中。故可从《晏...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晏子春秋》研究述略
二、晏子在齐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 晏子治国与齐国政治文化
一、晏子重礼与齐国礼治文化
二、晏子重民与齐国的民本思想
三、晏子尊贤重德与齐国尊贤尚功
四、晏子的“和同论”与齐国君臣思想
第三章 《晏子春秋》与齐文化特质
一、齐地历史自然环境对齐文化的影响
二、晏子形象的典型特征与齐人特质
1、晏子的极忠极谏与齐人的能言善辩
2、晏子的智慧与齐人的多智
3、晏子融汇多家的思想与齐人的开放性与齐文化的兼容性
4、晏子的义利并重以义为尚与齐人的务实、好利
三、《晏子春秋》中其他人物的形象与齐地之风
第四章 《晏子春秋》的艺术特点与齐国文化艺术
一、宽缓阔达的艺术风格
二、以大为美的审美风尚
三、幽默晓畅的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晏子春秋》中晏婴社会救助思想论析[J]. 甄尽忠. 管子学刊. 2006(01)
[2]论先秦时代的讲史、故事和小说[J]. 赵逵夫. 文史哲. 2006(01)
[3]论《晏子春秋》的传记文学品格[J]. 熊明. 社会科学论坛. 2006(01)
[4]论《管子》的社会保障思想[J]. 穆森,田志刚.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2005(06)
[5]试论管仲人才思想中的民本因素——以《管子》为中心[J]. 张艳丽,李国立. 管子学刊. 2005(04)
[6]《晏子春秋》中的礼治思想[J]. 段巧玲.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5)
[7]百般谏诤皆为民——晏婴在《晏子春秋》中的谏诤形象[J]. 王红,李薇. 管子学刊. 2005(03)
[8]试论齐国礼仪与社会秩序[J]. 马斗成. 管子学刊. 2005(03)
[9]管子“以人为本”思想范式的建构及其治国实践[J]. 翟建宏. 河南社会科学. 2005(04)
[10]简论《齐风》艺术的美学构成[J]. 韩宏韬. 阴山学刊. 2005(03)
硕士论文
[1]齐文化与阴阳五行[D]. 毕晓乐.山东师范大学 2005
[2]晏子形象及其源流研究[D]. 祝玲凤.福建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728692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晏子春秋》研究述略
二、晏子在齐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 晏子治国与齐国政治文化
一、晏子重礼与齐国礼治文化
二、晏子重民与齐国的民本思想
三、晏子尊贤重德与齐国尊贤尚功
四、晏子的“和同论”与齐国君臣思想
第三章 《晏子春秋》与齐文化特质
一、齐地历史自然环境对齐文化的影响
二、晏子形象的典型特征与齐人特质
1、晏子的极忠极谏与齐人的能言善辩
2、晏子的智慧与齐人的多智
3、晏子融汇多家的思想与齐人的开放性与齐文化的兼容性
4、晏子的义利并重以义为尚与齐人的务实、好利
三、《晏子春秋》中其他人物的形象与齐地之风
第四章 《晏子春秋》的艺术特点与齐国文化艺术
一、宽缓阔达的艺术风格
二、以大为美的审美风尚
三、幽默晓畅的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晏子春秋》中晏婴社会救助思想论析[J]. 甄尽忠. 管子学刊. 2006(01)
[2]论先秦时代的讲史、故事和小说[J]. 赵逵夫. 文史哲. 2006(01)
[3]论《晏子春秋》的传记文学品格[J]. 熊明. 社会科学论坛. 2006(01)
[4]论《管子》的社会保障思想[J]. 穆森,田志刚.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2005(06)
[5]试论管仲人才思想中的民本因素——以《管子》为中心[J]. 张艳丽,李国立. 管子学刊. 2005(04)
[6]《晏子春秋》中的礼治思想[J]. 段巧玲.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5)
[7]百般谏诤皆为民——晏婴在《晏子春秋》中的谏诤形象[J]. 王红,李薇. 管子学刊. 2005(03)
[8]试论齐国礼仪与社会秩序[J]. 马斗成. 管子学刊. 2005(03)
[9]管子“以人为本”思想范式的建构及其治国实践[J]. 翟建宏. 河南社会科学. 2005(04)
[10]简论《齐风》艺术的美学构成[J]. 韩宏韬. 阴山学刊. 2005(03)
硕士论文
[1]齐文化与阴阳五行[D]. 毕晓乐.山东师范大学 2005
[2]晏子形象及其源流研究[D]. 祝玲凤.福建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728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72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