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中国流行文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20 19:17
本文意在通过对新时期以来出现的流行文学作品的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对“流行文学”的概念做了学理的界定。 第一部分:流行文学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 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流行文学产生。流行文学满足消闲需要,为大众奉上了“快餐式”的文学消费品。现实生活中,大众的某些需要必须借助阅读才能得到替代性补偿。只要人作为一个存在物,他就会有好奇心和窥秘欲,大众好奇心理是流行文学迎合的另一个对象。 第二部分 流行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艺术因素是文学最基本的特性,而流行文学推行一种世俗化自由的非精神原则,这便导致其原创性思想的欠缺,写作水平差强人意,同时多数作品人物形象塑造过于简单化。 第三部分 流行文学的商品化 艺术生产的结果凝聚着生产这一作品时的必要劳动,因此具有价值;而艺术作品要进入文化消费市场进行交换,因此又有交换价值;作为价值存在物,它满足人的某种特殊需要,因此还有使用价值。文学艺术虽然可以在流通中带来经济利润,但是流行文学却走向了一个极端。 第四部分 流行文学的意义流向 无论是...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流行文学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
1.1 产生的社会原因
1.2 满足消闲性阅读的需要
1.3 迎合大众的文化观念
1.4 满足大众的好奇心理
2 流行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2.1 原创性思想的欠缺
2.2 写作水平差强人意
2.3 多数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简单化
3 流行文学的商品化
3.1 炮制卖点、倾力炒作
3.2 立足市场、注重销售
4 流行文学的意义流向
4.1 消解深度模式,进行平面化叙事
4.2 放逐历史本体,主观地重构感性的历史画面
4.3 逃离现实世界,沉迷虚设氛围之中
结论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47162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流行文学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
1.1 产生的社会原因
1.2 满足消闲性阅读的需要
1.3 迎合大众的文化观念
1.4 满足大众的好奇心理
2 流行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2.1 原创性思想的欠缺
2.2 写作水平差强人意
2.3 多数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简单化
3 流行文学的商品化
3.1 炮制卖点、倾力炒作
3.2 立足市场、注重销售
4 流行文学的意义流向
4.1 消解深度模式,进行平面化叙事
4.2 放逐历史本体,主观地重构感性的历史画面
4.3 逃离现实世界,沉迷虚设氛围之中
结论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47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74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