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艺道两进”论与中国艺术哲学的纲领
本文关键词:苏轼“艺道两进”论与中国艺术哲学的纲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兼收并蓄孔子"道艺"论和庄子"道技"论的基础上,针对艺术活动中艺与道之间的关系,苏轼提出了"有道有艺"、"技道两进"、"道可致而不可求"、"学以致其道"等观点,从中可以概括出"艺道两进"命题。这一理论命题认为:道非凌空而得,而是来自于技艺;一般技艺只有在升华为与道为一的境界之后才能成为艺术。"艺道两进"论深入地揭示了艺术的本质和创造规律,可以视为中国艺术哲学的纲领,对于批判、反思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也具有一定启发性。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苏轼 艺道两进 艺术哲学 孔子 庄子思想 当代西方 技道两进 中国古代 艺术活动 创造规律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批准号码:05JJD750.11—44211)子课题之一“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体用论的现代阐释”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0-02
【正文快照】: 苏轼既是一位艺术天才,又是一位艺术全才,对于当时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诗文书画无不精通,艺术造诣均臻上乘。在长期而全面的艺术活动中,他对于艺术的核心问题有着深切的体会。他提出:“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①又指出:“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少游乃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邦炜;北宋赋重役轻浅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萧德君;《石钟山记》疑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3 曾枣庄;论眉山诗案[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黄镇华;“洗盏”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张天健;为孟郊一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魏炯若;陆游诗中的成都(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7 沙金成;这是讽刺吗?[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8 邵则遂;《洗盏辨》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9 刘德仁;初探苏东坡对科学的贡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0年02期
10 黄镇华;“洗盏”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水赉佑;;备尽众体,一代师表[A];蔡襄及其家世——纪念蔡襄诞辰975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2 杨渭生;蔡罕;黄鹄;;历代名人论蔡襄[A];蔡襄及其家世——纪念蔡襄诞辰975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3 高海夫;;略说韩愈的散文美学观[A];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4 郑瑛中;;从苏轼《越江郑氏序》试探郑侠乃郑虔后裔[A];唐代文学研究(第八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5 ;Ponderation on Some Aesthetic Problems of the Great Wall[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6 程瑞钊;;论洛蜀党争[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韩经太;;清真词艺术风格申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郭鹏;;北宋诗学思想札记三则[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黄德昌;;张载、苏轼的“实体”论与佛老之学[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尹仲文;高昭业;;李诗“飘逸”说绎论[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一年集)——中国首届李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林;享受庐山[N];安徽日报;2000年
2 山海夫;史谈“诗祸”[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田歌;气势豪迈神气横[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马力;东坡赤壁[N];中国旅游报;2000年
5 梦棠;笔圆而韵胜[N];中国文物报;2000年
6 王泽华;释放名人效应[N];河北日报;2000年
7 记者 李新民;河北栾城兴建苏轼纪念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付德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N];文学报;2000年
9 王连起;我所了解的徐邦达先生[N];文艺报;2000年
10 蒋桂斌 李彦刚;柳州修整古遗址[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冬梅;苏词接受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傅新营;宋代格韵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许外芳;论苏轼的艺术哲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陈志平;黄庭坚书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江枰;明代苏文研究史稿[D];复旦大学;2005年
6 安芮t
本文编号:377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7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