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和反思中行进——对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在探索和反思中行进——对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学从依附或混杂于哲学、美学等其他学科,到逐渐走上自足、自立的体系化,经过了曲折、断续、艰难的漫漫之途。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可以划分为创建、沉寂、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在这曲折的过程中,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格局中,中国艺术学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着如何处理与西方艺术思想的关系,探索转型中的中国艺术之现状,在悠久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建构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艺术学。其间有收获的喜悦、成功的经验,需要我们来继承;同时,也有难言的尴尬和沉痛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当今的艺术现象、艺术活动是何等丰富,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无限扩大,艺术的边界不断被冲破,艺术的概念频繁被颠覆,这无疑给艺术学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研究空间和深厚的研究资源,为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需要我们对艺术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艺术学院 中国艺术学 学科建设 美学思潮 学科地位 宗白华 一般艺术 东南大学 跨学科研究 综合研究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艺术学”[1],顾名思义,即研究艺术的学科,用马采先生的话讲:“艺术学就是研究艺术的本质、创造、欣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原理和规律的科学。这是艺术学的目的,同时,也是艺术学的意义。”[2]艺术学是从美学中独立出来的,它明显受到19世纪以来的实证主义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吉象;;关于“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凌继尧;艺术学:诞生与形成[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3 赵宪章;邓三鸿;;2000~2004年艺术学期刊载文及影响力报告[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2期
4 李心峰;现代艺术学建设刍议[J];江海学刊;1994年05期
5 丁亚平;;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学的应用性转向及反思[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1期
6 李心峰;艺术学的构想[J];文艺研究;1988年01期
7 易中天;论艺术学的学科体系[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陈池瑜;;中国艺术学学科特征与发展前景[J];艺术百家;2007年05期
9 徐习文;;“艺术学科消亡论”质疑——兼及艺术学研究范式的转型[J];艺术百家;2008年03期
10 凌继尧;付强;;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凌继尧先生访谈录[J];艺术百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超;艺术设计中的组合思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朱小丽;;从硕放竹编论“手工艺”之美[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何雨声;艺术真实片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孔凡杰;陆猛;;管窥蠡测:宗白华的一般艺术学思想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孙仪先;简论艺术市场的需求特点[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凌继尧,方丽U;论我国早期的艺术学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袁媛;鲁迅美术思想略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张志贤;集点成花,意韵无穷——谈蓝印花布的艺术语言[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9 陈正俊;艺术设计思维学:研究与教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张晓刚;;在多元拓展中寻求理论的突围——从艺术学角度看我国新时期的艺术心理学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包永江;周显俊;;朱仙镇年画创新发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刘基玫;;对艺术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c谥,
本文编号:390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9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