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中日文艺大众化运动比较
发布时间:2024-04-16 05:55
围绕“文艺大众化”问题,中日两国现代文学文坛都曾先后发起过激烈的论争。在论争范畴中,都不约而同地涉及政治与文学、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发展、革命化与通俗化等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在各自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方面迈出开拓性的一步。为了实现“文艺大众化”,这些理论对文艺创作提出了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作家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大众化,且初步提出了革命作家应该向大众学习,创作不仅“大众能享受的文学”同时也应该是“大众能创造的文学”的革命性要求。在革命事业中,“文艺大众化”成为唤醒民众的手段,回应时代的历史需要。 在论争的推动下,中日两国先后出现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的高潮,以革命文学为媒介,在两国广泛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增强了文学的党性意识。在加强各自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和建立本国的现代民族文学方面都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对两国的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都发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文艺大众化”作为纵贯20世纪中日两国文艺思潮的主流观念,对其理论和历史意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是必要的。近年来,学术界在重视左翼文学研究的同时,对“日本体验”影响地挖掘已作出了相当的成绩,但...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纳普与左联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兴起
2.1 “大众”的崛起
2.2 日本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论争概述
2.3 中国大众化讨论的三次高潮
2.4 中日“文艺大众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
3 中日文艺大众化运动特征的比较
3.1 “纳普”与左联文艺大众化运动的特征
3.1.1 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发展
3.1.2 政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
3.2 两国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差异
3.3 两国论争特征的成因
3.3.1 民族的文化土壤和近代教育
3.3.2 文学大众化的实践水平
3.3.3 党的影响
3.3.4 “拉普”(全称“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影响
4 左联文艺大众化运动兴起的日本观照
4.1 藏原惟人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4.2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与中国文艺大众化实践
4.2.1 文学实践
4.2.2 戏剧实践
4.2.3 左翼电影
4.2.4 漫画创作与丰子恺
5 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当代思考
5.1
5.2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956552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纳普与左联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兴起
2.1 “大众”的崛起
2.2 日本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论争概述
2.3 中国大众化讨论的三次高潮
2.4 中日“文艺大众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
3 中日文艺大众化运动特征的比较
3.1 “纳普”与左联文艺大众化运动的特征
3.1.1 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发展
3.1.2 政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
3.2 两国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差异
3.3 两国论争特征的成因
3.3.1 民族的文化土壤和近代教育
3.3.2 文学大众化的实践水平
3.3.3 党的影响
3.3.4 “拉普”(全称“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影响
4 左联文艺大众化运动兴起的日本观照
4.1 藏原惟人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4.2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与中国文艺大众化实践
4.2.1 文学实践
4.2.2 戏剧实践
4.2.3 左翼电影
4.2.4 漫画创作与丰子恺
5 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当代思考
5.1
5.2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956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956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