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与审美的差异
本文关键词:试论艺术与审美的差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审美活动 人类生命活动 艺术活动 艺术作品 审美因素 艺术创造 审美体验 美学研究 美学理论 对象性存在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一、一个长期忽视的问题:“艺术”与“审美”的混淆“艺术”与“审美”是美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在现行美学理论中,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被当作同义概念在使用——当人们谈论所谓的“审美经验”、“审美活动”时,真正谈论的往往是艺术经验、艺术活动;而当人们谈论艺术时,通常又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媛;论《三言》的情节美[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2 杜书瀛;艺术与生活:并未合一[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程金海;从意味到存在——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发展轨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何林军;;不确定性:象征的基本意义维度[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潘知常;从“家族类似”到“理想类型”——现代美学的再生之路[J];东方论坛;2002年05期
6 李衍柱;艺术的黄昏与黎明[J];东方论坛;2004年04期
7 陶徽希;;审美体验与直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8 易存国;;从所“非”看艺术学之所“是”——艺术学学科性质析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杨建刚;从价值本体论看艺术本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闫吉青;屠格涅夫少女形象的美学品格[J];俄罗斯文艺;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冬梅;产业化旋流中的艺术生产——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化问题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探索[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5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7 汪海霞;身背十字架的道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9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健平;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本质[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6 张朝富;论庾信诗文的修辞艺术[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江久文;诗歌的符号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万仁甫;黑格尔文艺史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谢慧峰;油画创作个性的当代意义[D];山西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坚新;;浅淡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情感特征[J];大舞台;2011年06期
2 齐瑞星;鲁微微;;艺术审美中的距离[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3 郭振文;;艺术与趣味——以艳俗艺术为例兼议当代艺术倾向[J];艺术.生活;2011年04期
4 赵毅衡;;都是“审美”惹的祸:说“泛艺术化”[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5 黄贤春;谢建明;;论“艺术系统”作为一般艺术学的独立研究对象[J];艺术学界;2011年01期
6 袁媛;姜欣;姜怡;;《茶经》的美学意蕴及英译再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蔡熙;;庄子与尼采文艺观比较[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8 陈婷婷;;明清启蒙美学中“趣”范畴的理论内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成乔明;;美学与艺术学的分与合——兼论二者关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范小青;;惚恍、出神、惊颤——谈审美体验中的三种形态[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超越实践美学在生命美学基础上开拓发展[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凌珑;;略论审美想象[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3 蒋念祖;;艺术与人的发展[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杨从荣;;社会主义文学的价值系统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林朝霞;;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的发展与困境——评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艾莲;曾永成;;从对生活的“反映”到文艺创作的“产物”[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李春青;;“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理论的新课题[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张振华;;从“自然的人”到“审美的人”——新时期艺术教育断想[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媛媛;刘太平;;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重视审美的价值取向[N];人民日报;2010年
2 胡良桂;直面现实与审美超越[N];人民日报;2008年
3 王琪森;“作家富豪榜”,还是收起来吧[N];解放日报;2006年
4 杜书瀛;关于艺术哲学问题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陈雪虎;审美与文学[N];学习时报;2002年
6 黄力之;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文艺定位[N];人民日报;2007年
7 田川流;文学与艺术的契合与互动[N];文艺报;2010年
8 田川流;艺术价值与审美理想[N];文艺报;2007年
9 周宪;审美是日常的[N];光明日报;2007年
10 廖全京;真诚——被遗忘的审美前提[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审美的相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5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周伟业;虚实相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8 沈壮娟;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9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10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国栋;想象的审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
本文编号:415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41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