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媒对英美文学传播的助推作用
本文关键词:论大众传媒对英美文学传播的助推作用
【摘要】:大众传媒早就成为现今社会人们用来传播和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在当下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很多经典文学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大众传媒对文学传播有着很强的助推作用。本文以英美文学为例,探讨了大众传媒传播的优势,以及在英美文学的传播中,大众传媒所起到的助推作用。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关键词】: 英美文学 传播 大众传媒
【分类号】:G206.3;I106
【正文快照】: 那些长篇幅的经典著作。英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受到语言、深刻,但是往往由于与中国的文化、语言等诸多方面存在差文化、思维方式和历史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因此,很难进行异,而导致相互之间的文化理解和传播比较困难,甚至出现有深度的英美文学原著作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传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允芳;;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J];传媒观察;2007年02期
2 覃春华;;以实例探析英美文学传播中大众传媒的助推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3 陈秀云;;当代大众传播对文学传播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5期
4 赵敏;大众传媒在经典文学传播中的作用[J];武警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朱国春;;论大众传媒对英美文学传播的助推作用——以美国爱伦·坡为例[J];中国报业;2013年12期
6 王中锋;;论大众传媒对英美文学传播的助推作用[J];新闻战线;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詹敬芳;;信息化时代传统经典诠释的现代化诉求[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2 张效垎;;新文学广告对现代文学传播的影响[J];芒种;2012年18期
3 望昭晖;;影视媒介影响下的文学传播[J];新闻世界;2014年07期
4 向月洲;;大众传播对文学传播的影响探讨[J];参花(下);201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宏丽;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数字影视媒介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娟;古代文学经典与影视改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欣;王安忆《长恨歌》影视改编的性别叙事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左雪梅;文学经典电视影像传播诸问题探析[D];湘潭大学;2008年
4 孙建锋;文学批评电视传播现象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金芹芹;文学传播媒介对于文学活动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婉莹;论新世纪盗墓文学[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丹;和谐遮蔽之下[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8 郑华宇;“80后”文学的传播途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育的调查与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赵建国;;文学传播研究现状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蒋晓丽;副刊:不独立的文学大众传播方式——论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文学传播方式的嬗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朱振武;张秀丽;;爱伦·坡诗歌在中国[J];外国语文;2010年06期
5 陈士俊,刘琴;大众传媒对科学传播的影响——由《寂静的春天》引发的思考[J];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之剑;;英美文学选读[J];中国考试;2005年Z1期
2 ;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通知[J];外语界;2006年04期
3 李明心;王俊英;;英美文学的层进式教学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04期
4 田仙枝;;英美文学史教学中“互动”与“趣味性”教学探讨[J];学习月刊;2006年10期
5 郑月莉;;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架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05期
6 崔爱婷;;英美文学授课误区探微及策略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10期
7 康青;;关于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8 覃承华;;略论英美文学中的“两希”情结[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胡敏琦;;浅析当代大学生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英美文学阅读的现状[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7年08期
10 曾庆敏;杜曼;李争鸣;;浅谈提高“英美文学选读课”教学效果的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巍;江宁康;;文学与阶级身份建构——英美文学批评新论探究[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2 王敏;;个人叙事与集体叙事的冲突与矛盾——十七年英美文学译介研究[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3 庄天赐;;运用英美文学的层进式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沈卓锋;;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名著阅读现状调查研究——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白雪莲;英美文学教材建设的新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牡丹江师范学院 李旭中;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李彬彬;我国英美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上海外国语大学 周敏;“方法无意识”:国际英美文学研究新动向[N];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外文所 玫柯;英美文学研究的发展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郝田虎;研究英美文学 手稿不可或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乔兰;大学都需用英语授课吗[N];人民日报;2003年
8 朱珉迕;说中文和“拌洋荤”[N];解放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心灵;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英美文学阅读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孟博;英美文学理论汉译的描写性研究(1917-1949)[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74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7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