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诗学之文学本体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6:06
本文关键词:表现主义诗学之文学本体观研究
【摘要】:对人类文学活动性质、特征的追问与探寻一直是各种文艺思潮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核心的表现主义思潮自无例外。它在本体论层面与西方传统文论无疑有着根本的分歧。然而多年来,表现主义思潮的文学本体观尤其是表现主义美学与诗学在文艺本体思考上的差异却几乎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因此,展开表现主义视域下的文学本体论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文艺活动的本质主义思维追问的是“文艺是什么”,以给事物下定义的方式试图穷尽事物的终极绝对本质以认识和把握对象;而本体论的新形态即存在理论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追问事物“如何存在”,以事物存在为前提探寻把握事物共时性的存在整体。两种思维模式都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同属于本体论的范畴,两者的同构运用,可互补性地解释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全貌。 本文本着这一同构原则对表现主义诗学的本体论进行研究,围绕“文学是什么”的问题,考察梳理表现主义诗学的文学本质观,进而在此基础上追问“文学如何存在”,并创造性地将表现主义视域下的文学存在的结构关系型态描述出来。 本文通过对表现主义美学与诗学两条线索的考察梳理,具体剖析表现主义理论在文学本质观、文学价值观、文学功能论和文学存在方式等基本问题上与其他各种理论之间的异同,以便较为全面地认识表现主义诗学的文学本体观。论文并从文学与世界、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文学内容与形式、文学与真理四个维度考察表现主义者对文学的整体存在方式的思考,以全面把握表现主义诗学的本体论主张。论者最终认为,表现主义诗学的文学本体思考大胆地突破了传统文学本体论“心物二元”的思维模式,呈现出一种统一于主体表现的新的文学本体论形态,彰显了以“我”为出发点和中心统摄文学世界的鲜明立场,从而为20世纪广泛开展的文学艺术实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表现主义 诗学 文学本体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本体论10-12
- 1.2 文学本体论12-14
- 1.3 表现主义思潮概述14-15
- 1.4 表现主义诗学研究概况及文学本体观问题15-18
- 第二章 关于文学本质的讨论18-30
- 2.1 克罗齐的艺术本质观18-20
- 2.2 科林伍德的情感表现论20-22
- 2.3 表现主义艺术家对于文学本体问题的阐发22-25
- 2.4 表现主义与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诗学的本质观比较25-30
- 2.4.1 内在精神的创造性表现——反自然主义的外在真实26-27
- 2.4.2 感性生命的自由表现——反印象主义的经验真实27
- 2.4.3 激情心灵的完满表现——反象征主义的遥远真理27-29
- 2.4.4 本真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反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的异化29-30
- 第三章 表现主义对文学存在方式的描述30-43
- 3.1 文学中的世界图像30-33
- 3.1.1 打破客观世界的万象而直逼世界本质30-31
- 3.1.2 以"陌生化"手法和自由想象创造另一种现实31-33
- 3.2 文学主体间的交流结构33-37
- 3.2.1 看客或启蒙对象34-35
- 3.2.2 观察家或共创者35-37
- 3.3 文学的内容与形式37-41
- 3.3.1 主题不在"天堂"和"人间"38-40
- 3.3.2 作品风貌跟主观情感相关40-41
- 3.4 文学存在与真理41-43
- 第四章:结语:对"心物二元"传统的大胆突破43-47
- 致谢47-49
- 参考文献49-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光灿;克莱夫·贝尔与科林伍德美学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左晶;多重契合:现代主义与表现主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胡淑莉;;表现主义文学对传统宗教的反叛与超越[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4 孙丽巍;审视康德和克罗齐美学中的主体性[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蒋国忠;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论札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6 张敏,马海良;克罗齐艺术批评本体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祁志祥;以“心”为美——中国古代美学的表现主义精神[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岳川;文艺方法论与本体论研究在中国[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9 章容;;“桥社”表现主义[J];外国文学;2007年04期
10 王朝元;表现情感:艺术的根本特性─—科林伍德对艺术本质的探求[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剑铭;启蒙与文学的变革——新文学拓荒中的表现主义[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伊慧;表现主义文论与林语堂的文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云翠;中国新表现主义的精神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30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30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