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全媒介时代大学文学教育的转型

发布时间:2017-08-11 03:15

  本文关键词:全媒介时代大学文学教育的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全媒介 大学教育 大学文学教育 转型


【摘要】:全媒介时代的大学、知识的获得与文学经典建构方式和语境等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此决定了大学文学教育内容和方法也要做出一定程度的变革,才能更好适应全媒介时代的知识积累、个体经验和社会需要。我国学术界尽管已经在媒介与文学关系、网络文学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全媒介与大学文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尚未有较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舞蹈学院;
【关键词】全媒介 大学教育 大学文学教育 转型
【分类号】:I0-4;G206
【正文快照】: 大学文学教育在全媒介语境中的合法性基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是一个正在深刻地影响当前大学文学教育、但却没有引起人们充分注意的问题。大学文学教育研究需要在全媒介语境中重新思考自身所置身于其中的历史语境、文学教学的传统观念和现实问题、思考文学教育的合法性及其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平原;;文学史、文学教育与文学读本[J];河北学刊;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钱雯;中西小说时空观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刘子木;;敞开“百宝箱”中的真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龙松亮;王丽娴;张燕;;文化景观遗产视野下的木拱桥遗产保护动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5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徐振轩;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现象学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谢兆树;;终结与再生——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卢亚明;;在生成中转换——海德格尔的语言之思[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卢亚明;;海德格尔对诗的六种界说[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吴国盛;;自然的发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天道;刘敏;;解构理论视阈下中外文艺美学的对话与交流[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刘森林;;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文明论意义上的思考[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津津;陈宁;杨静;;现代、后现代艺术观念不平衡性的解析[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3年

5 郭晶晶;;本草丹心济苍生——读爱斐儿的散文诗集《非处方用药》[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岩;重建理想的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

本文编号:653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53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2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