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泥人产业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惠山泥人产业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惠山泥人 文化产业 民间美术产业 地域性 文化价值
【摘要】:惠山泥人作为无锡地区特有的民间美术,伴随着惠山地区传统民俗文化诞生、发展、繁荣、变迁。因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变而显得不合时宜,逐渐走向衰落。在当代文化产业蒸蒸日上的背景衬托下透出许多无奈,令人惋惜。 研究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笔者发现它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技法是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渐丰富、完善的。惠山泥人的样式从最初的大阿福、小头子、小花囡到昆曲盛行时期的手捏戏文,中间也经历了大、小文座、武座、小板戏等形式创新的中间阶段。惠山泥人的工艺从最简单的翻模复制到印段镶手、捏段镶手是经过了几代艺人的精心钻研、不断改良才最终形成的。不同工艺和题材的惠山泥人艺术风格也有所不同,有的单纯,有的热闹。但总体都脱不开江南地区灵秀、清新的总体气息和民间艺术质朴、诙谐的普遍特征。惠山泥人内部蕴含的地方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价值使其显得更加珍贵。 文化价值作为文化产业开发的核心资源给惠山泥人产业带来了转机和希望。对惠山泥人的实地考察帮助笔者了解了其产业现状。结合专家走访和问卷调查,笔者提炼出了目前惠山泥人产业发展内外环境中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及其比重。通过对战略分析工具的运用,笔者得到了惠山泥人产业的战略改革方向。在基于产业定位的具体战略研究之后,笔者为惠山泥人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操作层面的建议。
【关键词】:惠山泥人 文化产业 民间美术产业 地域性 文化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10-11
- 1.1.1 传统民间美术的困惑10
- 1.1.2 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10-11
- 1.2 研究综述11-12
- 1.3 研究的目的、现实意义与内容思路12-13
-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12
- 1.3.2 研究的整体思路与具体内容12-13
- 1.4 理论与研究方法介绍13-15
- 1.4.1 美术学理论13-14
- 1.4.2 精神经济学和文化产业理论14
- 1.4.3 战略管理理论14
- 1.4.4 研究方法14-15
- 第二章 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与风格特征15-24
- 2.1 惠山泥人的历史与发展15-19
- 2.1.1 惠山泥人的历史及产业发展15-18
- 2.1.2 惠山泥人的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18-19
- 2.2 惠山泥人的风格特征19-24
- 2.2.1 传统惠山泥人的风格特征19-22
- 2.2.2 现代泥人产品的风格特征22-24
- 第三章 惠山泥人产业发展的SWOT 分析24-31
- 3.1 SWOT 方法及技术路线24-25
- 3.1.1 SWOT 理论和方法24
- 3.1.2 建立EFE 矩阵(Ex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定量分析的步骤24-25
- 3.1.3 建立IFE 矩阵(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定量分析的步骤25
- 3.2 惠山泥人产业发展SWOT 分析中外部因素的识别与分析25-27
- 3.2.1 外部机遇因素识别与分析25-26
- 3.2.2 外部挑战因素识别与分析26-27
- 3.2.3 EFE 矩阵分析27
- 3.3 惠山泥人产业发展SWOT 分析中内部因素的识别与分析27-31
- 3.3.1 内部优势因素识别与分析27-28
- 3.3.2 内部劣势因素识别与分析28-29
- 3.3.3 IFE 矩阵分析29-31
- 第四章 惠山泥人产业发展的战略制定31-40
- 4.1 惠山泥人产业定位31-32
- 4.1.1 惠山泥人产业的传统与创新31
- 4.1.2 惠山泥人产业定位31-32
- 4.2 惠山泥人产业与紫砂产业的比较分析32-34
- 4.2.1 宜兴紫砂产业发展分析32-33
- 4.2.2 惠山泥人产业与紫砂产业的比较分析33-34
- 4.3 惠山泥人产业发展战略制定34-38
- 4.3.1 人才战略35-36
- 4.3.2 差异化战略36-37
- 4.3.3 品牌化战略37
- 4.3.4 市场细分战略37-38
- 4.4 惠山泥人产业发展战略间的关系38-40
- 第五章 惠山泥人产业发展具体措施建议40-46
- 5.1 对产业外部环境改革的建议40-42
- 5.1.1 授权行业协会,监督市场规范发展40
- 5.1.2 健全落实民间美术产业的投融资制度和优惠政策40-41
- 5.1.3 为传统民间美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41
- 5.1.4 健全法规,,稳定市场秩序41-42
- 5.1.5 政府的其他支持方式42
- 5.2 对产业内部环境改变的建议42-46
- 5.2.1 改革人才机制,重视人才培养42-43
- 5.2.2 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力43
- 5.2.3 产品创新与市场细分43-44
- 5.2.4 营销方式的创新44-45
- 5.2.5 增加产业关联度,打造特色产业链45-46
- 第六章 总结46-48
- 参考文献48-49
- 致谢49-50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0-51
- 附录 影响惠山泥人产业发展因素评分调查表51-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黄伟;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断限问题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董经胜;自上而下的民主与现代威权主义——巴西1964年军事政变的政治根源[J];安徽史学;2002年01期
4 刘家钦;苏联因素对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5 周若曦;;明末清初秦淮诗妓与文人之“诗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王浩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王先俊,张家芳;邓小平对新时期中共历史学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朱俊;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江汛;;芜湖教育近代化的动力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罗晓敏;;设计专业图案教学之我见[J];书画世界;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亚平;;从全球化理论看太虚法师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尹嘉誉;;试析民间图式与陶瓷装饰的关系[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新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铁铮;;关于中东国家现代化问题的思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6 林被甸;董经胜;;墨西哥的现代化进程和居墨华人的命运[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7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曹运耕;;体用之辨与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邬志辉;;近代中国教育演进的线索与命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袁丽丽;十月革命前俄国合作社的思想和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7 秦浩;中国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甄雪燕;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尚宇晨;二十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约翰内斯堡的黑人社会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沛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纪莹;大连市电子党务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典璋;网络背景下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奉定勇;论印度独立前后的社会转型[D];湘潭大学;2010年
5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6 高玲;JD青岛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彬;技术引进型企业的技术跨越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曾祥祯;抗战时期泰和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1939-194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卫星;近代江西新式交通发展与社会经济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金yN臣;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7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5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