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理论视角下《诗经》翻译的情感传达
发布时间:2017-08-17 02:11
本文关键词:格式塔理论视角下《诗经》翻译的情感传达
【摘要】:情感传达是诗歌创作的灵魂,,同时也是诗歌翻译的难点之一。情感是诗歌的重要成分。不同于使用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人,诗人创作诗歌主要是为了抒发感情,语言只是表达情感的手段。这表明了诗歌语言层面和情感层面的紧密关系。也就是说,诗歌翻译除了考虑词、句、语篇等的意义之外,还要考虑量两种语言的语音、句式、意象等组合形成的附着在意义之上的对于情感表达有实际效果的组合表现形式。格式塔理论揭示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认为整体大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从格式塔的角度研究诗歌翻译中情感的传达。 格式塔(Gestalt),主要是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征的有机整体。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部分。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关,整体不等于部分简单相加之和。他们主张格式塔效应的普遍有效性,认为可以被应用于心理学、哲学、美学以及科学的任何领域。主张研究应从整体出发,考查以便理解部分。2002年,姜秋霞教授发表专著《文学翻译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Aesthetic Progression in Literal Translation: Image-G Actualization)将格式塔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本文通过对《诗经》翻译中情感传达的分析,认为格式塔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情感效果的实现。译者的任务是在译诗中保留原诗的情感。原诗的情感传达是通过音韵、节奏、意象、修辞等组合表现出来的,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从整体出发,挖掘语言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情感意义。这样,原诗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格式塔理论使得诗歌语言层面与情感层面的结合成为可能,使得译诗中的情感表达自然并与语言表达相一致。 必须指出的是,本文无意忽视情感的主观性,也并不否认译者的情感在翻译过程中的干扰作用,而是为诗歌翻译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并扩大诗歌研究的范围。
【关键词】:情感传达 诗歌翻译 格式塔 《诗经》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1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1-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URPOSE11-12
- 1.2. RESEARCH SCOPE12
-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12
- 1.4.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8
- 2.1 LANGUAGE AND EMOTION14-16
- 2.1.1 Definition of emotion14-15
- 2.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emotion15-16
- 2.2 THE EMOTION OF POETRY16-20
- 2.2.1 The Transmission of emotion in poetry16-17
- 2.2.2 Poetic devices applied in the transmission of emotion17-20
- 2.3 GESTALT THEORY20-25
- 2.3.1 Definition of the Gestalt theory20
- 2.3.2 The Gestalt theory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20-22
- 2.3.3 The Gestalt Principles22-25
- 2.4 THE RESEARCH OF THE GESTALT IN CHINA25-28
- CHAPTER THREE THE TRANSMISSION OF EMO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SHI JING28-34
- 3.1 A GENERAL ACCOUNT OF SHI JING28-30
- 3.1.1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Shi Jing29-30
- 3.1.2 Basic emotions in Shi Jing30
- 3.2 THE TRANSMISSION OF EMO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SHI JING30-34
- CHAPTER FOUR A CASE STUDY34-54
- 4.1 The Application of Gestalt Principles to the Emotional Transmissionin the Translation of Shi Jing34
- 4.1.1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whole34-46
- 4.1.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similarity38-42
- 4.1.3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closure42-46
- 4.2 SAMPL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46-54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4-57
- 5.1 SUMMARY OF THE WHOLE THESIS54
- 5.2 MAJOR FINDINGS54-56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56-57
- REFERENCES57-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磊;;译者主体性的翻译美学视角[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11期
2 裴剑波;;论审美意识与翻译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7年33期
3 孟瑾,冯斗;意象与文学翻译[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孟瑾,冯斗;古诗格式塔意象和意境的传递[J];外语学刊;2005年04期
5 舒舟;何大顺;;散文意境的传译——基于格式塔意象模型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潘卫民;李巍;;格式塔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年02期
7 汪榕培;传神达意译《诗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年04期
8 汪榕培;漫谈《诗经》的英译本[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年03期
9 汪榕培,任秀桦;殊途同归译《诗经》──《桃夭》英译比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0 宋潇潇,唐德根,宋德生;论译者可见性——翻译过程中的完形认知及译者创作心理[J];云梦学刊;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明召;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来看古诗英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6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8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