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与影视的艺术生产—再生产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23:21

  本文关键词:文学与影视的艺术生产—再生产方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艺术生产 艺术消费 生产-再生产 交互式复合性生产


【摘要】:本文在已有关于文学与影视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下电子媒介信息化时代,从艺术生产的角度入手,对文学与影视的生产-再生产关系进行探讨。 首先,对艺术生产的后工业社会的文化特征进行探讨。后工业社会的信息化、全球化所带来的媒介霸权和文化失衡,造成了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的通俗化、娱乐化和后工业社会的信息化生产最终导致艺术成为商品,艺术生产的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形成。在艺术生产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文学生产与影视艺术生产却遇到了各自的挑战与困境。时空同步和影视图像所带来的“趋零距离”使文学失去了原来的中心地位,在视觉图像时代步步让位于影视艺术。 其次,以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艺术生产-再生产的结构构成。在后工业社会,艺术活动已经而且还在继续演变发展成为一种“生产活动”。实现价值创造与增值,是“艺术生产”的实质所在;而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使得艺术生产活动赋予了文学与影视间的不断生产-再生产过程,复合性生产机制赋予其生生不息、循环生产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艺术生产要素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艺术生产者身份趋于复杂,艺术生产条件越来越多样,艺术生产对象也日益丰富,艺术生产越来越趋于精神与物质的结合。 再次,探讨了文学与影视生产-再生产模式的建构。影视以改编文学的方式使文学与影视艺术生产在美学上越来越呈现出融合的态势。而文学与影视的生产主体也频频寻求合作,实现文学与影视生产的共荣共生。影、视、书这种不同艺术生产方式的复合性生产不仅有利于文学的传播发展,重新建构了文学价值体系,使优秀的文学作品有了再生产和再传播的可能。事实上,文学与影视这种跨媒介生产的“合谋”,实现了文学与影视生产的自救策略。 最后,主要阐述了文学与影视生产-再生产的意义。“艺术终结”论很大程度是因为当代艺术相对于传统艺术而已经明显发生了偏转。在后工业社会里,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不仅使传统艺术门类有了更多表现的载体,而且也催生了综合性的新艺术样式。于此同时,艺术与日常生活界限的逐步弥合,美与丑标准的含混以及艺术与非艺术限制的取消不仅使艺术彻底获得了解放,而且也让艺术门类之间由共同的艺术标准转变为拥有共同的艺术经验上。由此,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得到了进一步的消除。事实上,过于细致地从概念理论上划分艺术门类是不尽合理的,这会大大局限艺术创作的灵活度和自由性,毕竟,具体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艺术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艺术生产 艺术消费 生产-再生产 交互式复合性生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0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一、后工业社会语境下的文学与影视艺术生产境遇10-17
  • (一) 后工业时代的文化产业崛起10-13
  • (二) 当代文学与影视艺术的生产境遇13-17
  • 1. 文学在视像时代的生存困境13-14
  • 2. 影视艺术生产繁荣背后的缺失14-17
  • 二、艺术生产-再生产的理论构成17-27
  • (一) 艺术生产的理论构建17-21
  • 1. 艺术生产的本质特征18-19
  • 2.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同一性19-20
  • 3. 艺术生产的特殊性20-21
  • (二) 现代艺术生产要素构成21-27
  • 1. 艺术生产者身份的复杂性21-23
  • 2. 艺术生产媒介历史性发展与共时性构成的多样性23-24
  • 3. 艺术生产资源与生产对象的丰富性24-27
  • 三、文学与影视的艺术生产-再生产方式建构27-45
  • (一)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交互式复合性生产的建构27-32
  • 1. 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交互式复合性生产的基本内涵27-30
  • 2. 文学与影视艺术交互式复合性生产的实现途径30-32
  • (二) 当代文学与影视艺术生产的相互融合32-38
  • 1. 文学与影视艺术创作上的相互融合33-36
  • 2. 文学与影视艺术生产的现实互动36-38
  • (三) 文学与影视艺术生产-再生产的文本价值生成38-42
  • 1. 文学与影视艺术交互式复合性生产的文本产品价值建构38-40
  • 2. 交互式复合性生产对文学与影视艺术生产的促进作用40-42
  • (四) 《手机》的交互式复合性生产策略42-45
  • 四、艺术门类间交互式复合性生产的意义45-52
  • (一) 艺术门类观念化封闭式生产的局限性45-47
  • (二) 艺术生产跨学科的对话与交流47-52
  • 1. 艺术生产与科学技术的相互融合48-49
  • 2. 艺术生产与日常生活的融合49-52
  • 结语52-53
  • 注释53-58
  • 参考文献58-60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0-61
  • 后记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洁;;影视艺术生产的新策略——跨文本移植经典“情节原型”[J];当代文坛;2008年01期

2 黄建生;;影视艺术应在文学滋养中提升[J];大舞台;2009年06期

3 陈尚荣;王列;;直面“触电”——作家、文学与影视[J];电影文学;2007年18期

4 高天成;;作为艺术的文学和影视[J];电影文学;2008年19期

5 朱荣华;;互文性理论在影视批评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1年03期

6 黄燕;邓金玉;;游走于文学与影视之间——从广西作家“触电”看“触电”对文学创作的影响[J];电影评介;2009年11期

7 申载春;;影视时代的小说生产[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3期

8 张文红;与文学同行:从文学叙事到影视叙事[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9 陆环;;后文学产业链:无形文化资产的价值实现路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李文平;试论文艺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演变[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云儒;[N];人民日报;2006年

2 荣跃明;[N];文汇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周玉宁 刘蓓(翻译);[N];文艺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旭燕;论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03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03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d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