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译论视角看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
本文关键词:从女性主义译论视角看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
【摘要】:2012年,中国大陆市场上首次发行了张爱玲译本的《老人与海》,该译本的女性风格使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翻译理论的研究中,对于女性翻译风格的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叠词、颜色词、拟声词等一些女性专用的词语对翻译风格进行探讨,或许能够使得对女性翻译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
【作者单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 张爱玲 《老人与海》 女性译风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引言张爱玲是我国20世纪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家,她拥有较高的文学成就。她曾经被《纽约书评》认为是跟巴尔扎克、契诃夫等文学家拥有同样成就的作家。正是由于张爱玲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关注度太高,因此,人们往往忽视了她的翻译成果,她不仅有很多的自译作品,同时也翻译过许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吉荣;张小朋;;论张爱玲女性主义翻译诗学的本土化策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海霞;;从情节与巧合解读《十八春》的不真实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马吉德;;《老人与海》的多层涵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孙吴刚;;论张爱玲作品中的继母形象——以《茉莉香片》中的继母形象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4 冯雪芳;李艳;;敬重生命 融入自然——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老人与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王俊忠;;《活着》:孤独个体的承担与希望[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王桃花;;《老人与海》中的自然生态初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刘巍;;《老人与海》中体现的矛盾与平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8 朱定逸;;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意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李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硬汉”——海明威小说人物形象探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爽;;谈《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J];才智;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李梅;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D];暨南大学;2005年
5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杨雪;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李晓红;民国时期上海的知识女性与大众传媒[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红玉;浮出翻译史地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余健明;海明威风格汉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剑波;《老人与海》及其汉译本中的语篇连贯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樊秀秀;译者的性别身份[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董文静;论影像阐释对小说的提升[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纪忠璇;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爽;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自译与改写英版本反响不佳的原因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于秀华;论海明威与三岛由纪夫创作死亡主题的不同[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石君;接受美学视角下张爱玲小说的翻译[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龚晓媈;论张爱玲改编电影中的意象表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唐羽;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看张爱玲译《老人与海》的译者主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R,
本文编号:704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0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