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艺术公赏力的重心位移——艺术公赏力系列研究之六

发布时间:2017-08-22 08:08

  本文关键词:艺术公赏力的重心位移——艺术公赏力系列研究之六


  更多相关文章: 艺术公赏力的重心位移 天变艺变 以艺启群 以艺为群 艺以群分 现代性体验


【摘要】:艺术公赏力的问题化过程呈现为不同的重心位移:1874年到戊戌变法期间的天变艺变时段为孕育期,体现为旧雅碍俗;戊戌变法失败到20世纪40年代的以艺启群时段为发生期,要求以雅提俗;40年代到80年代的以艺为群时段为渐变期,主旨为以雅就俗;90年代至今的艺以群分时段为高潮期或爆炸期,多元对话在所难免。艺术公赏力的重心位移不能被单纯归结为中国艺术界自身的内部变化,而应被视为中国艺术界与全球化社会语境变迁的交汇的产物。当强势东扩的现代性进程与衰朽的中国体制发生碰撞,导致中国社会急剧破裂而进入高危机的现代性时段时,古典性体验被迫终结并被转向现代性体验;而当急切表达的现代性体验需合适传媒系统去传输时,新兴现代大众传媒便成为建构公共领域并传达现代性体验的新的传播渠道。这双重力量的交融使得艺术公赏力问题被提出。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艺术公赏力的重心位移 天变艺变 以艺启群 以艺为群 艺以群分 现代性体验
【基金】:2012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条件下艺术公赏力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12ZXB006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讨论艺术公赏力①,须要面对它在中国的发生及其变化问题,而这种发生和变化与其说是一种由此及彼或以此代彼过程,不如说是不同的问题重心或问题焦点的重心位移过程。这里探讨艺术公赏力的重心位移,是指艺术公赏力作为问题或被问题化的过程往往呈现为不同重心的位置移动,既有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J];当代文坛;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玉斌;;中国古代小说的新变:论王韬的《聊斋志异》仿作——以《淞隐漫录》为中心[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王光和;;论惠特曼自由诗对胡适白话诗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方元务,张继延;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李慧慧;;文艺思想在意识形态下的选择——论胡风超越时代的文艺思想特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李长林;漫步于埃及名胜古迹之间——中国学者埃及访古记[J];阿拉伯世界;2004年04期

8 徐勇;;共和国大历史与两个时代两种叙述 从电影《建国大业》看新中国历史合法性叙述的变迁及其象征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王丽丽;中国近现代文学与读者[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李永胜;戊戌后康梁谋刺慈禧太后新考——以梁铁君案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善康;;毛泽东在延安的文艺论与瞿秋白脉承又有区别[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2 朱敏彦;齐卫平;;上海抗战文化的发展与抗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范玉吉;;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涉法文学的现时代意义[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晓武;;关于“小资产阶级改造”的论争——“主观论”与“香港批判”研究[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5 祁志祥;;梁启超美学:审美至上的“趣味主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李健;;梁启超的文体革命与中国现代美学模式的确立[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毕苑;;斯巴达与中国——近代教科书中中国人对斯巴达的认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8 孟远;;延安文艺:在创新中实践现代性追求[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9 朱林国;;心灵位置的坚守和精神居所的建构——徐俊国的精神生态诗学研究[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波;;中国传统文化链接中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4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万笑男;从女明星到人民演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存秀;城市之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吴刚;论连载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的双重价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存锁;试论中国现实主义油画[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佳;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张资平小说的艺术特质[D];江南大学;2010年

5 张杰;晚清诗人眼中的英国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卫梅娟;“朦胧诗”现象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文文;二十世纪初中国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念发展进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丽明;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崔长霞;论文学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保春;论废名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一川;;从启蒙思想者到素养教育者——改革开放30年文艺理论的三次转向[J];当代文坛;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717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17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