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普通人的文学阅读——当代普通市民的古典文学生活调查
本文关键词:关注普通人的文学阅读——当代普通市民的古典文学生活调查
【摘要】:关注普通人的文学生活,关注普通人的古典文学阅读,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广泛问卷、对个体的深度访谈和对文学生产、传播、流通环节等的调研,展现当下社会普通人的古典文学阅读状况,比如阅读量、阅读消费、阅读热点、阅读动机和价值取向等;从古典文学自身的语言特征、思想内容、价值取向以及当下社会的外在阅读环境等因素分析古典文学阅读在当代式微的各种影响因子,进而提出全社会共同守护普通人古典文学阅读的倡议、举措和操作原则。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文学阅读 古典文学 文学生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16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22
【正文快照】: 文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普通人每天阅读小说、看电视剧、上网打游戏,甚至去文化景点旅游、引导孩子诵读等等,可能就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文学生活[1]。关注当代民众的文学生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阅读、文学接受、文学消费,进而关注到文学的生产、传播、读者群、阅读风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万华;;文学生活: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万华;;文学史上的鲁籍作家研究·莫言专题[J];东岳论丛;2012年12期
2 刘方政;;“文学生活”概念的提出、内涵及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徐新建;;多民族国家的文学生活[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四翎;;遭遇特洛伊木马 《百家讲坛》与电视知识分子[J];上海文化;2010年03期
2 叶扬;;文学教育还有没有办法补救[J];上海文化;2010年06期
3 约瑟夫·布罗茨基;张莉;;一座被更名的城市的指南[J];上海文化;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文化转型背景下文学审美价值的凸显[J];文艺争鸣;2004年06期
2 孙银娣;;电子时代的文学阅读异化[J];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3 王列生;;论文学阅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独特本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4 罗阳富;;大众传媒对文学阅读的深度影响[J];电影文学;2007年14期
5 袁珍英;;用经典文学阅读塑造健康的人格——读《文学与人生》[J];大家;2010年24期
6 邓新华 ,刘月新;文学阅读的心理时间[J];求索;1993年06期
7 蓝彬;;谈文学阅读的对话本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2期
8 徐雁;;文学阅读与文学疗愈[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4期
9 方冬雪;;阅读陌生感:文学阅读的起点和动力[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刘斌;;论伊塞尔的文学阅读理论[J];语文学刊;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涂兵兰;;翻译文学的俗化与消费接受[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稔穰;文学阅读与阐释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6年
2 郭延礼;文学阅读与两极思维[N];文艺报;2006年
3 李万武;珍惜我们的文学记忆[N];辽宁日报;2008年
4 马建辉;文学的阅读方式[N];河北日报;2001年
5 杨早;文学批评与媒体批评应是怎样一种关系[N];文汇报;2008年
6 谭旭东;文学经典的生成及其价值[N];文艺报;2008年
7 陆扬;文学不是常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吗?[N];文艺报;2004年
8 本版编辑邋姚文放 佴荣本 古风 苏保华;文学教育与文学的社会功能和现实价值[N];文艺报;2008年
9 周宪;读来别有一番滋味[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夏烈;我们今天怎样面对孩子[N];文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玉;媒介场中“文学事实”的通变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晨;论认知诗学视域下的“文学阅读”[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2 江丽芝;阅读与观看——文学与电影的接受比较[D];暨南大学;2004年
3 罗阳富;大众传媒对当下文学读写的渗透和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4 穆丽;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认同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5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国庆;论文学趣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威;文学文本的大众媒介化[D];山西大学;2008年
8 何瑞娟;味:作为传统文学阅读理论类型的存在[D];北京大学;2011年
9 李妙玲;伊瑟尔阅读审美响应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江春燕;阅读本体:在对话中重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88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8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