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末日来临之际——艺术与艺术理论的竞争
本文关键词:现代主义末日来临之际——艺术与艺术理论的竞争
【摘要】:本文认为,丹托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波普艺术中所发现的那种特性,其实一直潜藏在现代主义艺术中,也即,艺术品一方面是制造出来的物品,一方面是观念,特别是关于艺术的观念。这种"混杂性"(hybrid)导致了现代主义命中注定的终结,物品与观念最终分离开来,使得艺术转变为观念、转变为艺术理论。丹托提出他的新艺术哲学之际,正是现代主义艺术加速解体的时期。
【作者单位】: 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丹托 现代主义艺术 艺术的终结
【分类号】:J05
【正文快照】: 一1964年12月28日,美国哲学协会东区分会召开第61届年会。会议的分组议题之一是“艺术作品”。回头看来,不可能再有更值得注意的历史巧合了。因为,在当时的艺术景观中,关于艺术作品的看似稳妥的定义已经被全部抛弃,而这些定义在现代主义辉煌时期曾一度统治展墙。艺术家已经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协海;;从“看不懂”谈起[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马克·史蒂文斯;吕瑛;;写实主义的复兴[J];美苑;1984年04期
3 董莉珍;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互融与互异[J];社会观察;2004年03期
4 邹建林;;抽象绘画的两种类型及其相互关系[J];荣宝斋;2010年04期
5 张慧;;浅谈现代主义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区别[J];大舞台;2011年04期
6 付雯;;艺术终结了吗?——黑格尔与丹托[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7 杨静;;追寻艺术自由之路 2011西泠拍卖春季油画雕塑专场侧记[J];艺术与投资;2011年06期
8 李小洁;沈海萍;;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的诠释[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9 陈佳莉;;论艺术在当代的发展[J];美与时代;2008年04期
10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J];阅江学刊;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3 盛葳;;反抗的终结与阐释的焦虑:中国抽象艺术中的前卫性及其当代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4 许超;;浅论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与外观设计保护的关系[A];专利法研究(1996)[C];1996年
5 史修永;;从焦虑体验的角度看表现主义的审美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栾昌大;;世纪末的困惑——跨世纪五大艺术学问题的思考(论纲)[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黄心武;;《等郎妹》存在的理由[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田静;;儿童舞蹈作品与素质教育[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9 易建芳;;欲望中的艺术[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维嘉;李志杰;;室外公共场所雕塑作品合理使用辨析[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易英;如何看待“艺术的终结”[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易英;《1940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N];美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路艳霞;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最抢手[N];北京日报;2006年
4 记者 冯骏;兵团50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集面世[N];兵团日报(汉);2007年
5 张亚萌;描绘多彩画卷 讴歌壮美时代[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关宇;郎静山作品价格一路看涨[N];中国摄影报;2006年
7 ;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著作权纠纷案例[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马银彬;根在大山深处[N];楚雄日报(汉);2009年
9 本报记者 续鸿明;写“繁”更要识“繁”[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通讯员 赵夏冰 李美久;富蕴县两部艺术作品摘得北京国际艺术节“金蛙奖”[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操;后现代主义艺术观[D];吉林大学;2008年
2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3 何桂彦;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孙燕;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笑男;作为观念的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6 何建良;“艺术终结论”批判[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键;如何定义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孙斌;守护夜空的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欧仕金;存在的真理[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青;论“鸿鹄之作”[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2 佟成坤;艺术的终结与后历史时期的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钟远波;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思潮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李新珂;现代主义雕塑中的身体表现[D];贵州大学;2007年
5 周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艺术[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6 曲晓蕊;艺术作品的双重存在:比厄斯利论艺术的审美性和客观性[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7 韩雪;艺术材料—超越于时空的前奏与淹没于时空的休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广涛;艺术作品自身价值与时代的关系[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9 李迪;浅析艺术作品中的“故事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10 郑磊;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6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2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