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的现实反映性
本文关键词:论文学的现实反映性
更多相关文章: 再现说 表现说 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 人的本质对象化
【摘要】:文章认为正确理解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对于发展和繁荣文艺创作,至为重要。它从追述"再现说"与"表现说",深入探讨文学与现实的复杂关系,既肯定现实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又剖析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联系与区别,认为应宽泛地了解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与实践论相统一的美学观点,去认识文艺作为人类的创造,它既是现实的反映,又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成果,是人类按照外在与内在的尺度,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的成果。我们必须依此来理解和阐释各种文艺创作现象,理解和阐释文艺既源于现实又可能高于现实的原理。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再现说 表现说 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 人的本质对象化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是认识文学本质的另一重要方面。在理论上也曾众说纷纭。如何理解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涉及正确处理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对于发展和繁荣文学艺术的创作,至为重要。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的探讨。一、“再现说”与“表现说”的理论分野从唯物主义关于存在决定意识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全凤;冯斗;;《易经》——审美之源——浅谈《易经》的审美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孙显元;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物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马育良;儒门《诗》学中的“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刘兴晖;;论清末民初词选对现代词史论著形成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小双;;《诗经·周南·卷耳》接受史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夏艳;;宗白华与梁宗岱艺术理想共通性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吴振华;虚词与李义山近体诗所表现的情感与心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付长珍;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钱广荣;;道德悖论研究的实践转向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静;;温丽而多情的篇章——张华《情诗》之一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娟;木斋;;从记录功能和叙事手法看《诗经》的散文性[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林素英;;论《卫风》夫妇诗中的礼教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5 R壺筧v;;《螽斯》汇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6 吴培德;;《诗经》之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王福革;;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研究[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9 鲍宗豪;;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求理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10 汪超;;明人夏言词与稼轩词比较刍议——以夏辛二人信州词作为中心[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庆伟;论武术套路的表演艺术[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平安;探骊中国武术中“黄金分割”思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晓丹;方玉润《诗经原始》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晴晴;闻一多的《诗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爱花;杨希闵诗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玉娟;艾畅《诗义求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刚;刘长卿诗歌意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代亮;钟惺《三国演义》评点的理论价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贾子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应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震;选择只是反映过程中的环节[J];哲学研究;1986年08期
2 田心铭;;认识的反映性、能动性及其统一[J];唯实;1987年02期
3 时嵩;;“认识是主体对信息的选择”吗?[J];哲学动态;1987年04期
4 童宣军;创新活动的生成机制探析[J];天府新论;2000年01期
5 辛望旦;对反映性认识和评价性认识的反思[J];人文杂志;1986年04期
6 杨蕙娴,高四新;谈文学翻译的反映性与表现性原则[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7 叶浩生;李明;;反映还是形成?平行还是层级?PSM的模型建构与检验[J];心理学探新;2014年03期
8 韩民青;人的心理与高级神经活动、社会活动的关系[J];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9 李校利;关于《真理的客观性新论》一文的意见[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829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2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