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模式浅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模式浅析
【摘要】:我国绚烂多彩的民间艺术展现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底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植于此的民间艺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和挑战,许多民间艺术逐渐走向消亡,使得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裂的情形。寻求促进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发现,我国各地在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模式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有些产业开发模式非常值得借鉴。山东省民间艺术是齐鲁大地历史文化集中体现,同时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为例进行民间产业开发模式研究,对于发展我国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关键词】: 民间艺术 产业开发 模式
【分类号】:J124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民间艺术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不断深入,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也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做大做强民间艺术产业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社会的需求和产业的实践,民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元芳;;山东省运河区域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2期
2 赵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品牌化[J];理论探索;2008年03期
3 狄静;方百寿;蔡礼彬;;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涛;赵心宪;;秀山文化产业品牌调研报告[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孙茂华;;杭州九曲红梅茶的保护与发展[J];蚕桑茶叶通讯;2014年01期
3 杨飞飞;;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保护探索——以惠山泥人、常州梳篦、苏绣为例[J];创意与设计;2014年04期
4 梁君;顾江;;文化遗产的竞争优势、集聚功能与品牌效应[J];经济论坛;2009年04期
5 吕寒;胡慧源;;论文化遗产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与培育模式[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7期
6 李重阳;;浅谈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5期
7 王远康;;乌江流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8 谢琳;;粤北“张田饼印”的品牌化保护与发展[J];民族艺术;2011年04期
9 吴元芳;;运河文化对“好客山东”品牌的影响刍议[J];江苏商论;2009年05期
10 梁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析[J];江苏商论;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重阳;;浅谈地方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昂;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波;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黄冠颖;论传统区域品牌的现代化跨越:以金华火腿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雪梅;山东省高密民间艺术保护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李纲;明清时期枣庄运河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李红飞;山东大鼓的传承和保护[D];山东大学;2010年
6 姜力源;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D];山东大学;2013年
7 贾真;甘肃泾川西王母信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邹丽姣;我国文化品牌经营探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9 徐可;天津时调的保护与推广对策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4年
10 朱昱遇;基于比较优势的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Z诶,
本文编号:836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3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