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译《水浒传》中的杂合现象探究——后殖民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9-13 16:20
本文关键词:赛珍珠译《水浒传》中的杂合现象探究——后殖民的视角
【摘要】: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美国作家。1932年凭借其中国题材的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唯一因写中国题材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 作为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赛珍珠受到了良好的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她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西部,在只有四个月大时,随传教士父母来到中国。先后在清江浦、镇江、宿州、南京、庐山等地生活并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镇江生活了18年,她在镇江经历了她人生的早期岁月,接受了良好的中国文化的教育。这也是为何她的作品大多以中国为题材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此,人们对作为作家的赛珍珠的兴趣与关注程度明显要高于她的其他身份及其所作出的贡献。诚然,赛珍珠首先是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创作成就备受瞩目是无可厚非的,但相对于赛珍珠文学创作思想等方面的研究热潮,人们对其《水浒传》英译本的关注明显要少得多,直接原因是国内学术界对赛译《水浒传》的批评要多于赞扬,其英译本曾遭到众多的质疑,经常被冠以“文化陷阱”、“误读”、“歪译”、“死译”、“胡译”、“偏离”、“失真”、“语用失误”等名称。 作为将中国经典文学《水浒传》成功推向世界的第一人,赛珍珠的价值体现在她对居于中心地位的译入语规范进行挑战的勇气,以及她在一个“西学东渐”的时代选择了一个“东学西渐”的立场,鉴于以上所述,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视角对赛珍珠的翻译策略和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有助于更完整、更全面地认识赛珍珠的价值,使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赛珍珠作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的风采,更能看到她作为翻译家的重要贡献,以期帮助人们对《水浒传》的翻译作出更公正更全面的评价。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基本框架。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杂合的研究现状,其次对《水浒传》英译本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最后对赛译本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总结。 第三章为本文的理论框架。首先介绍了杂合的发展以及分类,其次简单概述了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并对其适用性做了探讨,最后分析了在后殖民翻译理论参照下,杂合的必要性以及对杂合度的把握两个问题。 第四章是对赛珍珠及其《水浒传》英译本的介绍。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赛珍珠的双重文化身份;赛珍珠的创作及翻译生涯;赛珍珠英译《水浒传》的目的与动机;赛译《水浒传》在国内外的接受情况。 第五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采用描述性研究,对赛译《水浒传》中的语言杂合,文化杂合和文学杂合进行了细致而详尽的梳理。 第六章分析了赛译《水浒传》中杂合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当今汉外翻译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启发。 第七章也就是本文的最后一章,对全篇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的研究价值,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为后续研究作出铺垫。
【关键词】:赛珍珠 杂合 后殖民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Introduction12-16
- 1.1 The research background12-13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3-14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14-16
- 2. Literature Review16-21
- 2.1 Studies on hybridity in translation16-17
- 2.2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Shui Hu Zhuan17-19
- 2.3 Studies on Buck's translation of Shui Hu Zhuan19-21
- 3. Theoretical Basis21-32
- 3.1 Hybrid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21-25
- 3.1.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hybridity21-23
- 3.1.2 Categorization:hybrid originals and hybrid translations23-25
- 3.2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25-28
- 3.2.1 An overview of the theory25-27
- 3.2.2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heory27-28
- 3.3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s implication for hybrid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28-32
- 3.3.1 Necessity of hybrid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28-30
- 3.3.2 Degree of hybrid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30-32
- 4. Pearl S. Buck and Her Translation of Shui Hu Zhuan32-37
- 4.1 Pearl S. Buck and her dual cultural identity32
- 4.2 Her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career32-33
- 4.3 Her translation motives and intentions of Shui Hu Zhuan33-34
- 4.4 The acceptance of her translation of Shui Hu Zhuan at home and abroad34-37
- 5. Hybridity in Pearl S. Buck's Translation of Shui Hu Zhuan37-49
- 5.1 Linguistic hybridity37-40
- 5.1.1 Literally-translated vocabulary37-38
- 5.1.2 Word collocation38-39
- 5.1.3 Paratactic sentences39-40
- 5.2 Cultural hybridity40-45
- 5.2.1 Slang expressions40-42
- 5.2.2 Social appellation42-44
- 5.2.3 Typical time vocabulary44
- 5.2.4 Allusions and other culture-related notions44-45
- 5.3 Literary hybridity45-49
- 5.3.1 The narrative mode of Zhanghui46-47
- 5.3.2 Form of direct speech47-49
- 6. The Value and Inspiration of Hybridity in Buck's Translation49-53
- 6.1 The cultural value49-50
- 6.2 The inspiration on the futur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50-53
- 6.2.1 The inspiration on the selection of literature51-52
- 6.2.2 The inspiration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52-53
- 7. Conclusion53-55
- Bibliography55-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曹亚民;英语中的汉语借词[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张柏然,秦文华;后殖民之后:翻译研究再思——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马红军;为赛珍珠的"误译"正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胡卫平;从翻译目的看异化翻译[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孙会军 ,郑庆珠;翻译与文化“杂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6 胡德香;后殖民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的启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蔡新乐;后殖民状况下还有翻译吗?——“翻译”的再概念化简论[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4期
8 王东风;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J];中国翻译;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阮广红;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张爱玲《金锁记》自译本中的杂合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4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4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