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作经典的生成:以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为例
本文关键词:译作经典的生成:以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福楼拜 李健吾 《包法利夫人》 真与美 经典诠释
【摘要】: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对人物视角下外部客观世界以及人物内心世界两方面的刻画是极其成功的,尽显其"艺术至上"的创作理念。小说原作中的上述特点在李健吾的译作中得到近乎完美的再现。本文以李健吾的翻译观、艺术观为阐释依据,结合他对福氏艺术理念的不俗把握,通过对《包法利夫人》不同汉译本的比较,试图展示李健吾译本对原作两大特色的成功诠释,探讨其译作的经典之处,进而指出译者与作者艺术理念与审美追求的契合在翻译文学经典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法语系;
【关键词】: 福楼拜 李健吾 《包法利夫人》 真与美 经典诠释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国文学汉译经典研究”(项目号:12BWW041) 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号:2013XJQN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2;I046
【正文快照】: 《包法利夫人》奠定了福楼拜在19世纪法国文学中小说人物视角下外部客观世界的逼真再现独一无二的地位。李健吾在分析福楼拜的创作理念时说道:“小说家的态度,应该和科学家一样,是客观的”,“自福楼拜客观写作的体现之一,在于作家不直接叙述,然是什么样子,还它一个什么样子”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宏安;走向自由的批评[J];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01期
2 徐敏;李健吾与创作主体中心论的理论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3 王衡;;李健吾审美批评的语言特征之一:主体地位的确立与私人话语的形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5期
4 ;文章风格与情操[J];出版史料;2006年03期
5 安凌;;论李健吾莎士比亚戏剧改译本的民族化特质——从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看改译者的创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2期
6 刘锋杰;批评的粗糙[J];文艺争鸣;1998年02期
7 曹养元;;《青春》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8 露桥;中国比较文学纪事(1978—1985)[J];国外文学;1986年03期
9 柳婷婷;雷华;苏勋;;经典被发掘的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洪素野;;直译、硬译与意译[J];读书;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宏安;批评的使命[N];北京日报;2004年
2 杨利景;文艺批评:为谁批评?[N];文艺报;2011年
3 乔世华;打开精神对话的通道[N];文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欣;论中国现代改译剧[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燕;柏格森喜剧理论的中国接受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53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5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