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味:作为传统文学阅读理论类型的存在

发布时间:2017-09-18 10:24

  本文关键词:味:作为传统文学阅读理论类型的存在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阅读 审美 生命体验


【摘要】:在传统文论中,“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指向作品审美特性,又指向文学阅读,“味”也就成了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范畴之一。本文试图从“味”作为阅读形式的一面进行把握,探索其特性与规律。 作为动词的“味”具有兼指性,“味”的对象就是诗味。首先,“味”是一种生命体验的阅读方式,读者沉潜于作品之中,主客交融。其次,“味”是一种审美阅读。这里审美的内涵远远大于无功利无目的性。“味”是最符合文学阅读本质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对字句、修辞、结构的品味,到对文学中的意味、情味、滋味甚至形而上之味外味等的玩味,“味”所打开的是文学的最广阔的空间,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自由与精神的提升。作为审美阅读,“味”不向外寻求意义,具有持续性,重在细细品味的过程。再次,“味”极具个人性。文学作品本身的言象意结构生成了含蓄蕴藉的韵味,这使“味”成为一种难以言传的自得的阅读过程。本文还认为,由于“味”强调咀嚼细味,强调久味熟味和回味,“味”的方式与文学最相符合。不论何种阅读方式都需要从对作品的审美细读出发,然后才能够言及其他。因而,“味”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元阅读,即其他诸种阅读方式都需要经历的基础阶段。 本文对作为阅读形式的“味”与文学的关系、与审美的关系,“味”的特性,及“味”的阅读过程等,均有所解读。 本文还论述了“味”的阅读效应,并分别阐发了“味”的阅读形式对作者、作品、读者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文学阅读 审美 生命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味作为文学阅读方式7-33
  • (一) 味与文学7-11
  • (二) 何为味11-18
  • (三) 味的特性18-33
  • 1、味的审美性18-23
  • 2、味的过程的延时性23-26
  • 3、味的自得性26-33
  • 二、味的对象与开展33-52
  • (一) 味的对象33-37
  • (二) 味的进行37-52
  • 1、关于味的阅读储备37-39
  • 2、阅读心态:玩味39-41
  • 3、味的整体原则:涵泳浸渍,意味自出41-42
  • 4、味的过程:入出与审美距离42-52
  • (1) 细味与统观43-46
  • (2) 出与审美距离46-49
  • (3) 余味与回味49-50
  • (4) 熟味50-52
  • 三、味的效应及影响52-57
  • 四、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6
  • 论文后记66-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庭;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千古妙喻──以味喻诗[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2 胡建次;黄晓丹;;中国古典诗学视野中的诗味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张家梅;“味”的诗性言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田春;;“滋味说”与“趣味批判”:以味论艺的中西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黄念然;味象·观气·悟道——中国古代审美体验心路历程描述[J];广西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6 吴建民;;“味”:古代审美体验的基本方式[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钱文彬;浅析诗味论的接受美学蕴涵[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樊宝英;;诗味说中的审美使动与受动——兼及与接受美学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9 王先霈;古代境论、味论中的移情和联觉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胡建次,邱美琼;浅谈“味”作为古典诗论审美范畴的现实与历史人文基础[J];九江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兆杰;味美论要[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孟庆雷;论钟嵘“滋味说”的文化底蕴[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靖华;汉语味觉词的文化审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知;中国传统“以味论诗”的解释学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蔚;“滋味”说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凡;古典文学语境中“味”的语义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军;汉语饮食味觉词语及其文化义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任威;司空图诗味论探微[D];吉林大学;2009年

9 毕曼;“味象”之“味”的心理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74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74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3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