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老舍的白话语言观

发布时间:2017-09-19 04:00

  本文关键词:论老舍的白话语言观


  更多相关文章: 老舍 白话语言 民族化 审美特性


【摘要】: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享有“语言艺术大师”的美誉,作为-名出色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对文学的语言问题有其独到见解。老舍对语言的理解与阐释,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中外研究老舍语言观点的也大有人在。本文拟从老舍自述的众多语言观点中,提取出他的白话语言观,以此为切入点,论述白话语言在老舍语言运用与文学创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老舍所秉持的白话语言观对白话语言话语方式的建构所作出的独到贡献。 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论述老舍白话语言观的形成。老舍白话语言观念的形成与晚清名士提出的文字改革,以及五四时期文人志士兴起的白话文运动密切相关,正是这一特定得历史语境,为老舍白话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有力契机。在这一历史契机的影响下,老舍自觉摒弃了自幼熟习的古代文言,选择了白话语言,并形成了他以“白”、“俗”为核心的白话语言观。 第二章论述老舍在白话语言话语体系建构中所坚持的语言纯净化与民族化观点。在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取得胜利后,白话语言取代了文言,成为文学的正宗,但白话语言话语体系的建构却仍处于初创期。对于如何提升白话,许多人提出了引进古代文言、古代白话、西方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的方法。一时间,白话语言的建构呈现出混杂、欧化的倾向,对此,老舍提出了批评,倡导白话语言必须纯净化、民族化,用纯净的、民族化的白话语言也可以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完成白话语言话语体系以及白话语言艺术审美性的建构。 第三章论述老舍关于白话语言审美特性的观点。写出白话语言的文艺审美性一直是老舍语言运用的不懈追求,但老舍所追求的语言之美并不在于用过多的修辞、形容对口语白话进行藻饰,而是仅就“白”、“俗”、纯净化、民族化的白话语言本身,写出它自然的简劲之美、动听的音乐之美和风趣的幽默之美。
【关键词】:老舍 白话语言 民族化 审美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04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10
  • 第一章 老舍白话语言观的形成10-17
  • 第一节 提倡“白话文”的历史语境10-13
  • 第二节 老舍对白话语言的自觉选择13-17
  • 第二章 老舍论白话语言的纯净化与民族化17-27
  • 第一节 白话语言的混杂、欧化倾向17-19
  • 第二节 老舍对白话语言混杂、欧化倾向的批判态度19-21
  • 第三节 老舍对白话语言纯净化、民族化的提倡21-24
  • 第四节 纯净化、民族化白话语言的文艺性24-27
  • 第三章 老舍论白话语言的审美特性27-40
  • 第一节 白话语言的简劲美27-33
  • 第二节 白话语言的音乐美33-37
  • 第三节 白话语言的幽默美37-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7
  • 发表论文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棣;自白的误区[J];诗探索;1995年03期

2 王卫东;让人感动的白话入歌无妨[J];北方音乐;1995年03期

3 王韶松;博综约取 钩深攫微——《周易传文白话解》读后[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1期

4 徐时仪;汉语两个书面系统与汉语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1997年05期

5 刘纳;“咬文嚼字”六十年[J];读书;1997年07期

6 黄炳麟;白话挽联赏读[J];阅读与写作;1997年12期

7 柯可;老子的恒道美学观[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8 沈祥和;南宁人说普通话拾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9 李舜华;“小说”的释义——兼及中国古代白话长篇(章回)小说近代意义的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10 方一新,王绍峰;读徐时仪《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J];古汉语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虹;;《水浒传》叙事策略浅论[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虹;李豫;;由《共和白话报》观民国元年山西社会[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徐时仪;;略论语言接触与文白转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王烈;;承前启后 一代宗师——为祝贺刘弼臣教授80华诞学术思想研讨会而作[A];刘弼臣教授从医六十五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与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徐时仪;;略论西学东渐与近代辞书编纂[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王烈;;承前启后一代宗师——为祝贺刘弼臣教授80华诞学术研讨会而作[A];全国第26届中医儿科学术会暨王烈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孙文景;;藏文因明书目[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8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9 覃凤余;余瑾;王莉宁;;方言~普通话中介语的词汇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耿云志;;清末思想文化变迁的几个大趋势[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艳刚;两会“白话新风”:新话风折射新政风[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谢海;关于午社(白话版)[N];美术报;2009年

3 饶文波;倡导“白话新风”意义深远[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4 余庆华;感受“南京白话”[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5 习斌;《扬子江白话报》的几桩历史“公案”[N];镇江日报;2010年

6 季粱鑫雨;山东白话报[N];中国商报;2005年

7 小文电脑工作室;明明白白话软驱[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1年

8 更新;明明白白话“蛋白”[N];医药经济报;2001年

9 黄宙辉 孙蓓 苏宁;太平人寿六月推出“白话版保单”[N];民营经济报;2006年

10 段德兴;孔克伸与“白话碑”[N];中国档案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顾迎新;清末民初北京小报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倪永明;中日《三国志》今译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岳辉;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瑜;现代文学史观及其书写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充;犯罪论体系本质论纲[D];吉林大学;2005年

8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刘景兰;徐志摩诗歌语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霞;出版与近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论老舍的白话语言观[D];扬州大学;2012年

2 何婉萍;百色白话词汇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3 赵卫东;胡适白话文学理论的现代语言学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4 刘畅;元白话讲章的语言学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爱军;语言的困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6 袁红涛;论现代白话文学的确立[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薛雪;清后期白话长篇小说中的西方人形象(1840-1911)[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翁泽文;广西贵港市五个粤方言点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朱敏娟;俞孔坚“白话景观”思想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褚俊海;桂南平话与白话的介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79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879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d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