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汉诗英译中的主语与人称

发布时间:2017-09-24 21:42

  本文关键词:汉诗英译中的主语与人称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诗英译 主语与人称 灵活性与创造性


【摘要】:汉语诗歌的主语,呈隐性状态,英语诗歌的主语,呈显性状态;汉语习惯人称倾向,英语则偏爱物称倾向;汉语诗歌中的人称,是出世的,英语诗歌中的人称,则是入世的;汉诗常为无我之境,英诗则常为有我之境。汉语诗歌与英语诗歌这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汉诗英译中的主语与人称方面的问题,并需要译者灵活变通,甚至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保证汉诗之美的忠实传递。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
【关键词】汉诗英译 主语与人称 灵活性与创造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诗英译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3FYY007)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副文本的中国古典诗歌国外英译新论研究”(项目编号:13BYY035)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易闻晓(2006:70)说:“尽管汉语造句具有迥异于西语的灵活性,但是汉语造句的这种灵活性在诗语句法上以其绝对的优越性突出而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取决于诗以情景为本的根本特性。”由于汉语和英语语言的不同,主语与人称的问题,便成为汉诗英译过程当中的凸显而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保红;论诗味的翻译[J];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亮;;新诗的自我救赎——试论20世纪20—40年代新诗在“民族化”和“全球化”方面的探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2 赵莲云;;浅析“非非主义”诗歌流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3 郭海威;;流动的生命——冯至给穆旦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郭雯;;汉魏六朝乐府三言句功能浅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5 范丽娟;;走向现代的五四浪漫主义诗学[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6 敖小东;徐迎红;;感性与智性的交融——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赏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7 刘海洲;;《女神》中“大我”的双重时代诉求[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张霆;;传播学视域中的中国新诗的历史演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蔡明明;;中国新诗的精神家园建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10 祁芳;;心灵的家园——戴望舒诗歌中的田园主题浅析[J];当代小说(下);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慧玉;;从释意理论看2013年李克强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口译过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翼;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4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5 邓晓成;现代性视域中的大众化诗潮:1917-1949[D];苏州大学;2006年

6 栾慧;中国现代新诗接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知;现代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味论[D];暨南大学;2008年

8 赵俊玲;《昭明文选》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胡苏珍;跨语际实践中的新诗“戏剧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唐爱霞;古代六言诗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丽雯;说海透珠——论吴兴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立峰;未竟的现代性诉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建朝;集体神话下的个人化诗歌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霓;高中语文新诗教学的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嘉琪;论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的“化古”[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秋芸;闻一多和谐诗学观及其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尹春霞;论郑敏早期诗歌的智性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忱;郭沫若“女神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军;艾兹拉·庞德与中国诗[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著章;郭丽君;;似韵在汉诗英译中的运用尝试[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1期

2 张智中;;汉诗英译:诗体乎?散体乎?[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3年02期

3 何冬明;古汉诗英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高宪礼;汉诗《回乡偶业》的英译[J];枣庄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卓振英;汉诗英译方法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10期

6 谭旭东;现代汉诗英译谈[J];池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7 谭荣璋;汉诗英译的审美取向——浅议李白《早发白帝城》的六首译诗[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0期

8 王芳;论汉诗英译翻译标准的价值取向[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王建平;汉诗英译中不同人称视角对意境的作用[J];社科纵横;2002年01期

10 李正栓;忠实对等:汉诗英译的一条重要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智中;;重字与汉诗英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媛媛;汉诗英译主客体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志凌;论中西译者汉诗英译中诗艺关怀的生成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靖怡;汉诗英译的押韵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高雷;论汉诗英译的目的性视角[D];广西大学;2003年

5 王学功;雷克斯罗斯的汉诗英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帆;汉诗英译的译者意向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春霞;动态注意力视阙下的汉诗英译的动态识解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石建海;汉诗英译的难点及补偿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李娜;古汉诗英译的跨文化视角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冯立波;从文本层次理论看汉诗英译文本的翻译批评问题[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13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913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1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