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当代文学史教材编写需要正视的三个问题——基于编写实践的一种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10 17:13

  本文关键词:当代文学史教材编写需要正视的三个问题——基于编写实践的一种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时段长短 内容繁简 主体强弱


【摘要】: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编撰史了。它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今天反思"文学史热",从具体实践环节来看,有必要正视并解决时段的长短、内容的繁简和主体的强弱这样三个问题。当代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对提升当代文学在现代大学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它存在着新兴学科固有的普遍通病。对此,我们一方面需要批评,另一方面更希望通过批评来进一步推动文学史编写实践,使之在更高层面上达到对当代文学历史的合目的、合规律的书写。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时段长短 内容繁简 主体强弱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自1962年华中师院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和同时期山东大学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作者吴秀明,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杭州310028)自1962年华中师院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和同时期山东大学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长书;从《续黄粱》与《枕中记》的对比中浅析《聊斋志异》的民间基质[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2 孙斐娟;;论十七年诗歌的文学史书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黄书泉;“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王宗峰;赵修广;;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的几点思考——向张器友等先生请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曹书文;;论20世纪80年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时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承质;“道法自然”与文学的“真实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邱坤荣;沈学习;;英雄话题·英雄神话——民族危亡时期和公共政治情绪下军旅小说“英雄主义”叙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程致中;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阐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云;;历史记忆的文学阐释——围绕《棋王》的前前后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章罗生;谭平;;近年报告文学创作审美新变一瞥——以赵瑜和《革命百里洲》为中心视点[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霍俊明;;新诗史叙述中郭小川与贺敬之的经典化变动[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子清;;对新诗提法的质疑——第二届中国南京·现代汉诗论坛发言[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唐韧;;源流之辨——《讲话》之“经”与“权”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伍明春;;诗与思比邻而居——论郑敏1979年后的诗歌与诗论[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7 陈祖君;;激进主义: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的文化逻辑[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熊辉;;中生代诗人与70后诗人的比较研究[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9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洁;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福克纳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秀阳;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孔晓音;李锐小说中的革命历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8 徐明霞;“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世锋;茅盾文学奖“主旋律”意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蒋作文;湘西民俗体育渊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敏;;浅谈影音资料在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文革”文学的讲授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S1期

2 耿庸;增强艺术活力和排除“左”的影响——读两部当代文学史的一回笔记[J];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3 孙桂荣;一部直面“当下”的当代文学史──评《中国当代文学50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汪振军;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价值之惑[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林薇;写满思念的花瓣——写在纪念俞元桂教授八十诞辰之际[J];福建文学;2002年06期

6 古大勇;金得存;蔡莉;;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治史理念与价值立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02期

7 黎曦;老特和他的三部“大史”[J];民族团结;1998年01期

8 汪振军;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价值之惑[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王尧;;《诗刊》经纬[J];美文(上半月);2006年04期

10 吴秀明;;论当代文学独特的时间顺序与空间结构——兼谈当代文学史的时空关系处理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福民;;文学史写作的多种可能性[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2 孟繁华;;文学史的重构与互补——评张志忠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60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3 冯雷;;文学史家族中的轻骑兵——简评《中国当代文学60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4 ;年会举行第二场大会发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惠雁冰;;论当代文学史中农民形象的三度整合[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惠雁冰;;身份焦虑与当代知识分子形象谱系的衍化轨迹[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任丽青;;当代文学史教学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志忠;;审美如何优先?——关于《中国当代文学60年》教材撰写的一点思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9 董之林;;关于当代文学研究方法的一点想法[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10 朱小兰;;一本书的写作与文学史的写法——“《典型文坛》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多种可能性”学术研讨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国征;当代文学史需多学科共建[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炯;打通中国现代与当代文学史[N];文艺报;2011年

3 樊洛平;谈当代文学史的著述[N];文艺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晋华;“人”是一个观察点[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切磋交流当代文学史教学[N];文学报;2000年

6 王震亚;专家会诊“中国当代文学史”[N];北京日报;2001年

7 夏冠洲;一部个人化的新疆当代文学史[N];文艺报;2010年

8 程光炜;在成堆的历史问题面前,不再心烦[N];中华读书报;2009年

9 於可训;当代文学史著的新收获[N];文艺报;2007年

10 李洁非;1956焕发的朝气[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军;史家立场 叙述声部 述史方式[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天梨;葛尔乐朝克图及其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罗兴萍;民间英雄叙事与当代小说[D];上海大学;2008年

4 霍俊明;当代新诗史写作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卢军;影响与重构——汪曾祺小说创作论[D];山东大学;2005年

6 詹玲;被规训的历史想像[D];浙江大学;2008年

7 李小杰;九十年代南京青年作家群论[D];复旦大学;2010年

8 罗长青;过渡时期的创作诉求[D];南京大学;2012年

9 周国清;文学编辑家秦兆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夹书厚;新时期西藏小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翠青;嘎·希儒嘉措作品的民族意识[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成姿娴;从“娜斯嘉”到“林震”[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蓝珍仔;当代“打工文学”创作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6 周萤;忧伤而明媚的青春[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小霞;“潜在写作”的文献史料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赵润洲;论苏童小说中的暴力书写[D];扬州大学;2008年

9 余建军;创伤·历史·愈合[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敏;格非的世界[D];河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07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07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b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