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反预期标记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10-11 12:31

  本文关键词:汉语反预期标记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反预期标记 范围界定 主观性 语用推理


【摘要】:近十年来,反预期标记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受Heine和Traugott的启发,学者们从"反预期"的角度重新看待汉语某些词和格式的作用,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语言现象。已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反预期标记的范围和分类、是否存在预期标记、"反预期"与词句辨析、反预期标记的源流等问题展开。反预期标记体现说话者的视角和态度,语用推理在其演变中起主导作用,这些已经是学界的共识。目前学界对反预期标记的界定存在若干误区,这影响到相关研究的水平和深度。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反预期标记 范围界定 主观性 语用推理
【基金】:南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NKZXB1249)资助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零、引言21世纪以前,中国学者就已经使用“预期”来描述汉语某些句式的表义特点。吕叔湘(1957)描述转折复句时指出:“凡是上下两事不谐和的,即所谓句意背戾的,都属于转折句。所说不谐和或背戾,多半是因为甲事在我们心中引起一种预期,而乙事却轶出这个预期。”陆俭明(1989)指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韧弦;熊学亮;;从请求行为管窥两种语用推理图式的异同[J];外语学刊;2005年06期

2 刘丽华;;心理模型推理观[J];外语学刊;2009年04期

3 李忠艳;路卿;;浅析关联理论语用推理的逻辑整合过程[J];大家;2010年16期

4 陶丽;苏晓军;;多层次转喻与语用推理[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樊玲;;间接言语行为转喻中的语用参数[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孙安胜;郭绍妮;;从合作原则的违反到语意解读[J];现代交际;2010年11期

7 邓隽;罗迪江;;论语用推理的全息交际模式[J];外国语文;2010年06期

8 白丽梅;李晓红;;语言交际中的会话含意与语用推理[J];考试周刊;2011年13期

9 祝敏;;小说对话的语用推理与人物性格塑造——以小说“Hotel”的片段“Blackmail”为例[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4期

10 罗迪江;;论语用推理的全息性[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盛桓;;语用推理:从原则到模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晋瑞;;关联理论视阈下的摹状词指称赋值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刘根辉;李德华;尉迟治平;;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反问句的功能和语用分析[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蒋勇;;析从任选义迈向梯级义的转换机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马识途;;跨文化语境耦合的相干态模式[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翠;语言学中的预设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s,

本文编号:1012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12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