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评价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11 13:04

  本文关键词:论评价理论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评价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 发展


【摘要】: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最重要的新发展之一。学界一般认为其发展之处主要在于对评价性词汇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弥补了原有模式的不足。本文旨在证明,评价理论不是对原有模式的简单修补,而是在其它多方面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文章主要梳理了以下发展之处:评价理论把人际系统研究从小句层拓展到语篇层,从语法层拓展到语义层;从注重交换互动拓展到注重立场互动;深入了对人际语境的研究,把人际语境细化为"权力"和"团结一致"两个变量。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关键词】评价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 发展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评价的语篇功能对比研究”(11YYC009)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科技语篇中语言评价系统对比研究”(12BYY132)的资助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评价系统理论1主要研究交际过程中的态度、介入以及级差等人际意义,被认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王振华2001;李战子2002;张德禄2004)。Halliday评论说,Martin的研究很重要,对于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研究有很大贡献(张德禄、何继红2011:89)。目前,关于评价理论贡献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常晨光;;评价意义的韵律性特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3 刘婷婷;刘丰;;评价系统与语篇连贯——对The Man in the Water的人际功能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王敏;杨坤;;交互主观性及其在话语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5 王振华;马玉蕾;;评价理论:魅力与困惑[J];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6 胡壮麟;;语篇的评价研究[J];外语教学;2009年01期

7 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8 张德禄;何继红;;韩礼德、哈桑访谈解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9 曾蕾;梁红艳;;“事实”定位及其投射系统[J];现代外语;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勤泉;;经验功能与翻译——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束慧娟;系统功能语法对翻译《红房子》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谢辉;语气隐喻与古汉诗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刘文捷;精读教学的语域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孙志农;;语域理论与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余丽君;语篇——英汉翻译的基本单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李更春;;语境理论发展述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朱诗花;;大学生英语作文概念功能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闻亚云;;语言符号任意性的限制刍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丁素萍;白云超;;从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人际主位功能看不同学科的语言特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姣;;态度系统视角下《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点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晓光;;基于功能理论下的英译汉中的情态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陈治安;周忠杰;;词典封面广告语篇研究:一种评价视角[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华;;从主位结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语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林晶;;从系统功能语法看中英法律语言的异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颖;;希拉里与奥巴马竞选广告的人际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宋晓舟;;《纽约时报》对华经济新闻报道的评价资源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李枫;英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君;评价理论视角下影评的态度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语篇动态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韦萍;英语政治演讲的评价性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3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李敏;对罗斯福和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范姝;从主述位理论看汉语政治报告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汪丽;基于人际功能的听力理解测试及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婕妤;一项关于主位推进模式在汉英交替口译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单军锋;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连贯研究及对读前教学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许甲坤;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奥巴马在上海的演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张琪;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古诗饮酒五不同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壮麟;汉语的可证性和语篇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马伟林;;人际功能的拓展——评价系统述评[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3 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语篇的信息结构——论语篇连贯的条件[J];外语研究;1992年03期

4 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5 胡壮麟;可证性,,新闻报道和论辩语体[J];外语研究;1994年02期

6 胡壮麟;语音系统在英语语篇中的衔接功能[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7 胡壮麟;语言的可证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1期

8 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1期

9 黄国文!510275;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10 张德禄;论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振华;介入:言语互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D];河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艳梅;;试探自传话语中的人际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3期

2 陈刚;;话语的人际意义与间接言语行为[J];文教资料;2008年12期

3 钱蓉蓉;梅晶晶;;新闻报道中的语法隐喻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武宁;;谈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戚雨村;布拉格学派和马泰休斯的语言理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6 杜玉生;;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功能语言学的影响[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06期

7 樊小玲;;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类别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赵德全;宁志敏;;功能语言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9 张延美;;语篇分析视角下的翻译实践与实例解析[J];消费导刊;2009年04期

10 凌琳;;基于功能语言学的失语症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叶;;功能语言学视野中的范畴化[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张连超;;概念隐喻理论与语篇连贯[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魏在江;;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成亭;;网上聊天会话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白鹏鹏;;探究称呼语的人际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蒋平;;主语修饰语的零形指代现象及认知功能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寰;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魏本力;处所介词短语的功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韩健;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中美《宪法》语篇对比分析及文化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黄莹;对表征中国社会的话语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7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梁鲁晋;语篇中回指的功能[D];厦门大学;2007年

9 刘瑾;汉语主观视角的表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基于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机器翻译质量评估[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王倩倩;广告语言语法隐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范小田;幽默语的功能语言学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景;名词化与权力[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谢晴;从修辞原则的角度对间接言语的分类和动机的尝试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何婷;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富兰克林·罗斯福一则炉边谈话中的鼓舞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汤富华;从功能语言学视角论翻译对意识形态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8年

8 唐师瑶;不是+(主语)+v+(宾语)[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鹏;双重指称的功能语言学阐释[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0 张楠;论功能语言学的主位述位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12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12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8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