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哲学:共性、差异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9 05:19

  本文关键词: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哲学:共性、差异与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哲学 翻译研究 共性 差异 影响


【摘要】:目前语言哲学应用于翻译研究已经发展成为稳定的态势。本文首先就语言哲学与翻译研究的内联关系做了初步比较。研究表明,语言哲学与翻译研究有共性也有差异。二者的共同点有四处:语言哲学和翻译研究都关注使用中的语言;关注语言起作用的条件;关注意义、心智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关注实现语言功能时的语境约束。二者的差异也很明显:语言哲学强调语言的真值条件,强调"元语言"、"言语"、"话语",描述空间和时间体验,并做出一定的逻辑判断。翻译研究更加关注双语环境中文本内书面语言的转换,强调"原作者"、"源语言"、"译者"、"译入语",描述双语空间中语言的转化情况,并对其中的线性与非线性变化做出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论述了经典哲学促进翻译研究理论框架的扩大,体现于三个层次:理论趋向上提升到语言世界观,理论形态上走向语用转向,研究方法上趋向心智认知深层结构。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语言哲学 翻译研究 共性 差异 影响
【基金】: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聊斋志异》英译文学形象认知研究”(项目编号:L12BWW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引言语言哲学对意义的分析和推理及其对翻译研究的作用已经得到研究者的认同,哲学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也已经初见成效。2001年,英国学者芒迪就将翻译的哲学理论作为专门的一章写入理论专著中。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翻译意识形态研究,格赖斯的意义意向理论应用于翻译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卫中;路云;;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知机制[J];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2 郭鸿;;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同源和互补性——从现代西方哲学和符号学角度作出的解释[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郑家芳;;认知转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4 张东娇;论校长学术身份的“失重”与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邱志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王燕;;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东价值创造的比较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1期

7 廖传锦;;合理化、交往、对话与科技发展——哈贝马斯科技理论评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万志勇;;语言的象似性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郭为桂;公共空间与公民参与:大众民主的困境及其出路[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10 潘震;;语篇连贯中的认知框架构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彩霞;;语篇信息结构的认知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汪行福;;从哲学到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理论的后哲学解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刘颖;席秋红;李玉;;论沈阳市首府新区发展服务产业集群的机会与对策[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学雁;金融时间序列模式挖掘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馥源;政府间关系与城市治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中起;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汪仕凯;工人政治的逻辑及其变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栋贤;英汉篇章中作为衔接与连贯手段的隐喻、转喻认知机制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蕾;阿尔派中国E-HR实施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汤丹;文学语篇中的象似性与连贯[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詹璐;基于JSP的人事职称评审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纪玉奇;基于Web的招投标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冯晓玲;认知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及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亮;语篇中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识解[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玉;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认知隐喻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池卫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秦洪武;第三人称代词在深层回指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1期

3 江晓红;何自然;;语用推理:逻辑的经验转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郭鸿;语用学的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5年05期

5 文旭;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外语学刊;2001年03期

6 王军;论间接回指的释义基础[J];外语教学;2003年06期

7 郭鸿;认知语言学的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8 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03期

9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10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运国;;和合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莫运国;;翻译和合说的哲学思考[J];上海翻译;2010年01期

3 冯智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翻译观溯源——从语言观问题谈起[J];民族论坛;2007年12期

4 ;本期聚焦[J];中国翻译;2007年06期

5 刘丽;;从语言哲学角度看译者地位的变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2期

6 彭志洪;李玉英;;翻译研究的言语行为理论视角[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柳晓辉;;译者主体性的语言哲学反思[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8 董明;;论“译学无国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周小玲;;语言哲学意义理论观照下的中西译论发展轨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翁德珍;李菁;;从意向性理论看翻译中语言的本质和文本的阐释[J];外语教育;2009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智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翻译观溯源——从语言观问题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汪榕培;王晓娜;;“同义手段说”与跨文化交际——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说”给翻译研究的启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3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欧阳燕;;翻译研究的语言哲学途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张从益;彭正银;;走向翻译文化视域中的翻译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剑;;当代翻译研究的显性与隐性转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熊学亮;;论所指的能指域[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张映先;王平红;张小波;;优选论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跨学科移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波;宗成庆;;前言[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2 王立志;结构、符号与意义[N];光明日报;2008年

3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贺爱军;翻译理论与实践[N];文艺报;2005年

5 许钧;译可译 非常译[N];文汇报;2006年

6 林逸;百名译者、研究者与出版者倡议提高翻译质量[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王宁;翻译中的文化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译学转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世文;坚持正确导向 促进翻译繁荣[N];文艺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贾婧;语音翻译:在第一时间读懂你[N];科技日报;2007年

10 许钧邋朱玉彬;我国翻译史研究的新进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3 彭晓辉;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进;语言类型学的词汇语义研究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范敏;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译学词典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德华;从语篇视点来研究翻译[D];四川大学;2003年

2 庞靖;因特网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工具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王瑞虹;维吾尔熟语中的形象及其汉语表达浅析[D];新疆大学;2009年

4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郐毅;翻译中的性别: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培俭;从阐释学的角度论译者的主体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轶男;论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毛立京;试论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D];山西大学;2006年

9 易嘉静;从阐释学角度看“信达雅”翻译标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宗;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礼貌等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59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59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b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