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侗语口头语篇记录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南侗语口头语篇记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广南侗语 民间故事 侗歌 文化蕴涵 传承机制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国深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诸多少数民族缺乏自己的文字系统,口耳相传成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记录和研究世代相传下来的口头语篇在研究和保护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境内有壮、侗、苗、瑶等世居少数民族,其中许多侗族村寨至今仍流传着许多侗语口头语篇,而且形式多样,有对歌、故事和诗歌等。但这些口头语篇很多都还鲜为人知,也鲜有报道和研究,因此值得系统的调查记录和研究。本文运用记录语言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平等乡广南村侗语的口头语篇进行调查研究,以故事语篇和侗歌为重点考察对象,系统分析其语言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些口头语篇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社会交际功能及其传承机制,以探索当前形势下保护传承这些口头文本的有效途径,为保护民族语言文化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发现,侗语故事语篇广泛且灵活地使用了语篇衔接手段,保证了故事的连贯生动,其中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语音手段等最为明显。语法手段主要包括照应手段、替代手段、省略手段和排比结构的使用;词汇手段主要包括词汇的衔接和逻辑联系语的使用;语音手段则主要体现在押韵上。侗歌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押韵和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这让侗歌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口头文本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功能则集中由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得以展现。同时,研究还发现,侗族口传文本的传承存在“传而不承”的问题,传统的亲缘和地缘传承机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关键词】:广南侗语 民间故事 侗歌 文化蕴涵 传承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27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Abbreviations9-11
- 1 Introduction11-15
- 1.1 A review of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11-12
- 1.2 Research Methods12-13
- 1.3 Longsheng Guangnan Village and its dialect13-15
- 2 Oral Texts15-21
- 2.1 Definition of Oral text15
- 2.2 The Dong folk literature and its development15-16
- 2.3 Discourse16-17
- 2.4 Discourse analysis17-21
- 2.4.1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ohesion17-20
- 2.4.2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oherence20
- 2.4.3 Cohesive devices20-21
- 3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Oral Texts in Guangnan Dong21-48
- 3.1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lktales in Guangnan Dong21-39
- 3.1.1 The definition of folktale21
- 3.1.2 The Cohesive Mechanism of Folktales in Guangnan Dong21-39
- 3.1.2.1 Grammatical device21-29
- 3.1.2.2 Lexical device29-34
- 3.1.2.3 Phonetic device34-35
- 3.1.2.4 Structural device35-38
- 3.1.2.5 Contextual device38-39
- 3.2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ongs in Guangnan Dong39-48
- 3.2.1 The songs in Dong minority39-40
- 3.2.2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Dong songs40-48
- 3.2.2.1 Prosodic features40-44
- 3.2.2.2 Reduplication and refrain44-46
- 3.2.2.3 Figure of speech46-48
- 4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Oral Texts in Guangnan Dong48-60
- 4.1 Cultural implication48-54
- 4.1.1 Worship of animals and plants48-51
- 4.1.2 Song night51-53
- 4.1.3 The ideal of harmony53-54
- 4.2 Inheritance of oral texts54-60
- 4.2.1 The folk literatur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54-55
- 4.2.2 Traditional inheritance mode55-56
- 4.2.3 The current inheritance status of oral texts in Guangnan country56-57
- 4.2.4 The reasons for the current inheritance status57-58
- 4.2.5 The protection of oral texts inheritance58-60
- 5 Conclusions60-62
- 5.1 Major Findings60-61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61-62
- References62-65
- Appendix65-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林;;侗语方言土语间理解度调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龙景科;;汉、侗语名物策略及动因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张民;试较侗语和越语的渊源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03期
4 覃圣敏;广西壮侗语诸民族龙蛇观念的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0年06期
5 石林;;侗台语研究的新成果──《三江侗语》读后[J];民族语文;1993年06期
6 田铁;侗语、汉语词类用法浅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姜莉芳;新晃汉语中的侗语成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石林,黄勇;侗语的形态学特征[J];民族语文;2005年04期
9 曾晓渝;;三江侗语中古汉语借词[J];民族语文;2006年04期
10 付大林;;侗语发展的危机与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丽明;;汉字侗文与方块侗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明生;保护侗语就是弘扬侗族文化[N];贵州民族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满香;侗语熟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小红;侗语的类型学描写[D];南昌大学;2012年
3 梁思娥;侗语量词音变的调查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4 王俊芳;车江侗语四音格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朱灵;广南侗语口头语篇记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唐守奇;芷江汉语方言与芷江侗语的接触和相互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7 许杨阳;贵州侗族地区侗语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永谊;车江侗语语音50年变化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9 吴平欢;侗语小舌音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10 彭巧燕;新晃汉语与侗语之间的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86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08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