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镇方言语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20:30
本文关键词:开城镇方言语音研究
【摘要】:开城镇地处安徽省无为县(安徽长江北岸的皖中平原,行政区域介于北纬30°36'27"-31°30'21”与东经117°28'48"~118°21'08"之间)的西北边,无为县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而无为县方言又根据其内部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呈现出来的差异,进一步分为城关、东乡、西南乡、西北乡四个小片。本文主要描写的开城镇方言语音,属于无为方言中的西北片。目前对于开城镇方言的语音研究,尤其是详细全面的语音系统的研究,尚未发现。本文主要在方言调查字表的基础上,采用描写、分析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开城镇方言的语音系统进行详细全面的描述,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别将开城镇方言和普通话以及中古音进行比较,还将开城镇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进行了比较,以更好地揭示开城镇方言的语音特点。文章共五个部分:绪论,主要说明开城镇地理位置及人文背景、开城镇方言的概况、论文的研究方法、标音符号说明及主要发音合作人。二、语音系统,开城镇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开城镇方言包括零声母在内,共20个声母,38个韵母和5个声调;开城镇方言声韵调配合状况以及开城镇方言同音字汇表。三、开城镇方言语音比较研究,开城镇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比较,包括声韵调的比较;开城镇方言语音与中古音的比较,包括声韵调的比较。四、开城镇方言几个特殊语音现象:文白异读现象,由于普通话慢慢渗透开城镇方言内部、邻近地区方言对开城镇方言的影响以及字词误读等原因,该方言产生了相对丰富并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文白异读现象,主要体现在声母和韵母的文白异读上。两字组连读变调现象,两字组连读变调在开城镇方言中,几乎都为前字声调发生变化,后字声调基本保持原调;去声和入声在与其他声调相拼时,几乎无变化;本文只就方言中特殊的13种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予以分析。五、开城镇方言与周边方言的比较,开城镇方言与安庆方言的比较、开城镇方言与铜陵方言的比较。
【关键词】:开城镇方言 语音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7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一、开城镇和开城镇方言概况8-11
- (一) 地理位置及人文背景8
- (二) 开城镇方言概况8-11
- 二、本文研究方法和相关说明11-15
- (一) 研究方法11-13
- (二) 标音符号说明13-14
- (三) 主要发音合作人介绍14-15
- 第一章 开城镇方言的语音系统15-46
- 第一节 开城镇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15-17
- 一、声母系统15
- 二、韵母系统15-16
- 三、声调系统16-17
- 第二节 开城镇方言的声韵调配合状况17-29
- 一、开城镇方言的声韵配合规律17-19
- 二、开城镇方言声韵调配合关系表19-29
- 第三节 开城镇方言同音字汇表29-46
- 第二章 开城镇方言的语音比较研究46-82
- 第一节 开城镇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比较46-54
- 一、声母的比较46-48
- 二、韵母的比较48-53
- 三、声调的比较53-54
- 第二节 开城镇方言语音与中古音的比较54-82
- 一、声母的比较分析54-61
- 二、韵母的比较分析61-80
- 三、声调的比较分析80-82
- 第三章 开城镇方言几个特殊语音现象82-95
- 第一节 文白异读现象82-91
- 一、声母的文白异读82-85
- 二、韵母的文白异读85-91
- 三、文白异读的发展方向91
- 第二节 两字组连读变调91-95
- 第四章 开城镇方言与周边方言的比较95-105
- 第一节 开城镇方言与安庆方言的比较95-100
- 一、安庆方言音系95-97
- 二、开城镇方言与安庆方言声母比较97
- 三、开城镇方言与安庆方言韵母比较97-99
- 四、开城镇方言与安庆方言声调比较99-100
- 第二节 开城镇方言与铜陵方言的比较100-105
- 一、铜陵方言音系100-101
- 二、开城镇方言与铜陵方言声母比较101-102
- 三、开城镇方言与铜陵方言韵母比较102-104
- 四、开城镇方言与铜陵方言声调比较104-105
- 结语105-107
- 参考文献107-110
- 致谢1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德明;;安徽芜湖清水话中对象完成体标记“得”[J];方言;2008年04期
2 鲍红;;安徽安庆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2012年03期
3 欣欣;;合肥方言[1]类韵及“衣”“里”类音节的实际音值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4 姚小烈;;铜陵方言概貌及其音韵特征[J];文教资料;2009年04期
5 郝红艳;江淮官话入声韵的现状[J];殷都学刊;2003年01期
6 平山久雄;;江淮方言祖调值构拟和北方方言祖调值初案[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本文编号:1109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0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