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感谢语及其回应语的类别研究——兼论感谢语的“回应错配”现象
本文关键词:汉语方言感谢语及其回应语的类别研究——兼论感谢语的“回应错配”现象
【摘要】:文章首先对感谢语进行了界定,然后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和调查问卷得来的结果,分析了汉语方言感谢语的形式类别和语义功能类别。文章认为,汉语方言不一定都有通用感谢语,"劳烦"和"受惠"是汉语方言使用感谢语的底层动因。文章还揭示了感谢语"回应错配"现象的成因:如果普通话与方言的感谢语类型不一致,方言区的人回应普通话的通用感谢语时会出现"错配"情况。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1JZD036)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的资助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0引言感谢语是用言语对别人的好意表示感谢的一种礼俗用语,[1]一提起汉语普通话的感谢语,人们立即会想到“谢谢”“感谢”等词语。感谢情境是一种互动情境:甲用言语表示感激之情(感谢语),乙通常出于谦虚或礼貌而进行否认(回应语)。感谢语及其回应语一直是言语行为研究者的兴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丽娜;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2 曲卫固,陈流芳;上海话间接感谢言语行为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田丹;;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的应答语分析——以曹禺先生的话剧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4 储泽祥;;“谢谢”的原因宾语凝结式及其南北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4期
5 李海霞;;“谢”的道谢义的性质和发展[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陈建民;汉语的道谢用语[J];语文建设;1991年12期
7 聂仁发;;“谢谢”与“感谢”辨异[J];语言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新;;安康方言的南北融合现象——汉语语音演变的方言证据[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2 张德新;;陕西汉阴蒲溪方言音系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刘哲;;反义复合词“死活”的语法化[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陈慧娟;;河南安阳方言中的语气词“不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陈波;;当代语境下色彩词语的文化解读[J];长城;2011年08期
6 王娟;;试析“隘”、“狭”、“窄”的历时演变[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邢永革;;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看宋元时期南北方言的交融与渗透[J];船山学刊;2009年01期
8 周志锋;;明清吴语词汇的全景展示——评《明清吴语词典》[J];辞书研究;2006年03期
9 崔山佳;;“按揭”是外来词吗?[J];辞书研究;2010年04期
10 吴继刚;;说“甭”[J];辞书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敏莉;;新邵湘语的语气助词“去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冀芳;济宁方言义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周洪学;湖南安仁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孟万春;商洛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慧平;感谢表达方式的中日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仝欣;中古阳声韵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演变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美庄;《全宋文》江浙文人用楙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吕信兵;《官场现形记》与《沧浪之水》社会称呼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同;《新实用汉语课本》言语行为分布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6 张晓馨;对外汉语零起点阶段的文化因素教学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昭君;山西交城方言代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作佳;现代汉语协同副词的选择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娟;湖南双峰方言否定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亓恒娜;《现代汉语词典》佛源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丽娜;告别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李丽娜;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3 曲卫固,陈流芳;上海话间接感谢言语行为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储泽祥;;“谢谢”的原因宾语凝结式及其南北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4期
5 曲卫国,陈流芳;论传统的中国礼貌原则[J];学术月刊;1999年07期
6 陈建民;汉语的道谢用语[J];语文建设;1991年12期
7 ;汉英感谢语的差异[J];语文建设;1996年07期
8 毕继万;汉英寒暄语的差异[J];语文建设;1997年04期
9 李军;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上)[J];语文建设;1998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丽娜;汉语感谢言语行为分析及其教学探讨[D];暨南大学;2004年
2 周艳琼;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41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4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