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汉对比的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英汉对比的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教学对策
【摘要】:汉语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纷繁多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留学生在使用该语法项目时会出现一定的偏误,甚至出现回避使用的情况,但目前从对比角度针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因此,本文将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作为研究对象,从英汉对比、偏误分析及汉语教学角度进行研究。第一章,介绍了疑问代词本体研究现状、英汉对比研究现状、偏误研究现状和教学研究现状,并说明了本文的相关研究工作。第二章,在对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以对比理论为基础,以“谁”和“who”、“什么”和“what”、“哪”和“which”为样本进行非疑问用法的对比分析。第三章,将从语料库搜集到的语料进行整理,选取出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使用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时出现的偏误例句,并从母语负迁移、教学策略等角度分析偏误成因。第四章,在英汉对比、偏误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1;H31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丽君;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2 张玉金;;春秋时代疑问代词研究[J];励耘学刊(语言卷);2011年02期
3 彭茗玮;从《世说新语》看疑问代词“何”及“何”字结构的运用[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4 白东明;疑问代词与问号的使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白振有;《列子》疑问代词讨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寿永明;疑问代词的否定用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梅光泽;宿松话的疑问代词“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舒大清;《天问》中的“爰“半是疑问代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鹿钦佞;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问用法研究现状与前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胡继明;《史记》《汉书》疑问代词“孰”与“谁”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尹雯;;陕甘宁清至民国时期方志方言文献中的疑问代词[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仲景国医学院 沙恒玉邋沙涛;古医籍中的语序变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涿州市第二中学 郄跃武;浅谈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燕玲;现代汉语小句内疑问代词同现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玛琳娜·吉布拉泽;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多视角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小穹;疑问代词语义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天序;基于集合概念的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王华;秦至汉初疑问代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高敏;南陵东河话疑问代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建生;鸠摩罗什译经疑问代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奕;印尼留学生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韩娜娜;汉英疑问代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敏;留学生对疑问代词“谁”的非疑问用法的使用情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袁志刚;疑问代词“怎么”非疑问用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刘婧;中古汉语高频疑问代词多义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巍;初级汉语水平外国留学生疑问代词习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1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5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