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语用否定构式“SV的不是A,而是B”的EIR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2 17:19

  本文关键词:汉语语用否定构式“SV的不是A,,而是B”的EIR模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不是A 而是B 语用否定 事件域认知模型 构式传承 认知参照点 EIR模型


【摘要】:语用否定(又称元语言否定)是自然语言里一种有标记否定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就已经注意并加以讨论,然而直到语用学这一学科建立,才始见深入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语用学角度对这类否定进行研究,利用不同原则和次则来区分和说明语用否定不同类型,并对其语用功能作了较为充分的论述。随着认知语言学(含构式语法)的兴起,关于该类否定及其主要句法表达式“不是A,而是B。”的认知研究越发蓬勃。近年来,由“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这一网络流行语衍生而出的句式表达充斥各大网络论坛和新闻头条,这些不同表达式可统一概括为“S V的不是A,而是B。”构式。诚然,该构式是现代汉语里一种常见表达式,集传统(语义)否定与语用否定于一身。作为语用否定构式,目前不少文章已从传统语法角度对其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进行了相应论述,也有学者从认知角度初步探讨其生成和解读机制。但以往研究大多是静态思辨式描述,甚少有理论及足够语料数据支撑,因此在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方面均未能尽如人意。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尝试将事件域认知模型(ECM:Event-domain Cognitive Model)、多重传承(MI:Multiple Inheritance)和认知参照点理论(CRP: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相融合,建立EIR模型解释该构式生成和解读机制,并详细分析其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同时,本文从文献资料和人民网新闻标题中共提取语料200条,构成封闭语料,对其加以定量分析,以期对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撑。EIR模型首先基于体验哲学说明语用否定构式之成因。通过ECM分析S、V、A、B四要素间关系,我们发现该构式中A和B并不是传统语法认为的并列或选择关系,B在该构式中主要表现为S或A的一种细分特征。与语义否定不同,作为否定算子的“不是”在语用否定里表达出深层肯定义,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用法。同时,本文基于语料分析认为,该构式蕴含三种构式义:除了“获得”与“消除”义外,还有“表现”义。在对某一具体事件的识解过程中,作为信息块表征的不同成分构式和具体内容受该事件类型所突显,通过多重传承(MI)得以生成“S V的不是A,而是B。”的不同具体表达式。ECM和CRP共同对该语言现象和构式的语用特征,如反预期性质、认知的升华和突出主观性等,作出了比较合理和充分的解释。最后,本文指出本研究欠缺之处,为以后的研究提出点滴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盛桓;;说“拈连”[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梁锦祥;元语言否定的否定对象[J];外语学刊;2000年03期

3 高航;元语否定的认知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侯国金;;语用肯定的焦点和隐性BE[J];外国语文;2010年03期

5 徐盛桓;;转喻为什么可能——“转喻与逻辑”研究之二:“内涵外延传承”说对转喻的解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邵敬敏;王宜广;;“不是A,而是B”句式假性否定的功能价值[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3期

7 沈家煊;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分界[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02期

8 徐盛桓;;外延内涵传承说——转喻机理新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徐盛桓;论荷恩的等级关系──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10 王寅;;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J];当代修辞学;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176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76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2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