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外委婉语和禁忌语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4 19:34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外委婉语和禁忌语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委婉语 禁忌语 和谐 宗教 跨文化 跨文化交际


【摘要】:尽管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对于委婉语和禁忌语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但之于语言的探索和学习,特别是对于在语言诞生初始就存在的并且蕴含语言神秘色彩的禁忌语的研究一直在继续。每个国家甚至每个民族、种族的价值标准都各不相同,有些事物从自己的国家或民族的角度看是美好的、高贵的,但从其他国家或民族看事物的角度出发,未必会欣赏出这些事物的高贵或者美丽,有些时候甚至还会觉得丑恶。绝大多数的禁忌语习俗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而委婉语则是伴随着禁忌语的产生而产生的。也正因为如此对委婉语和禁忌语进行学习和研究对于跨文交际的作用不容小觑。对于以往大多重视从文化人类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阐述委婉语和禁忌语产生的研究,更加倾向于对语言事实的描绘而确实分析和研究,更加倾向于单方向的研究而缺少对比研究,,将重点放在对于个别语言现象的对比分析,而忽略了对于差异的总体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因此,本篇论文并不只是单一的语言学习者阐述什么词语或短语可以说,什么样的词或短语不可以说的观点和理论,而是想要通过描述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基于之前关于委婉语和禁忌语的研究,将汉语和外语中的委婉语和禁忌语进行类别上的划分,并且在基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之上选取了其中的三类进行研究和分析。考察所选取的每一种汉语委婉语、禁忌语和外语委婉语、禁忌语的区别所在,并以语言和文化相关的理论为依据,尤其是卡尔威廉冯洪堡特有关于文化和语言关系的理论,探索出了汉语和英语中委婉语和禁忌语有所差异的文化根源。 本篇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即便是在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委婉语和禁忌语产生的源头大体雷同,甚至从某些角度来看还存在相同的方面,然而促使其出现的更加细节的原因和众多另外一些角度还是不全然相同的。中文中的委婉语和禁忌语将侧重点放在了禁忌语身上,着重于描写语言的消极意义,并没有体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而是人文色彩着墨更多,更加凸显了在中国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使用语言的最明显目的则是用来构造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反之英文中的委婉语和禁忌语使用频率更多的为委婉语,更加强调语言所存在的积极意义并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和沉重的原罪感,从中不难看出外国人对宗教信仰和高贵言行的不懈渴望,另外一点就是他们希望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强有力运用来使自身的影响力变大与此同时妄图改造整个世界。而决定这些中外委婉语和禁忌语在语言行为和使用上的众多不同之处的正是中外不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通过在文章中的举例和研究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外历史文化传统的本质不同从而导致天与人之间合与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模式。这同时也是导致中外文化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致力于追求和谐被看做是传统文化中的最高价值的体现,与持有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样的观点一同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渗透并体现在了汉语委婉语和禁忌语的使用之中。相而反之,在传统的西方国家,天人之分成为了主导西方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向,这其中主要包含了人与自然相分离,肉体与灵魂相分离,个人与社会相分离这三个方面。同中国一样这种观点也对西方传统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宗教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时反映在了外语委婉语和禁忌语的使用当中。 最后,我们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入手加深了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这也为我们更好地对跨文化交际进行研究做了准备,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发:委婉语和禁忌语的使用现象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否则只能盲目跟从跨文化交际中的原则。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语言学习和研究与文化的学习相结合起来,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对彼此概念的深化理解和运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3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邰文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卢亚林;关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赵玲丽;;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从The Green Banana一文谈起[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江秀丽;;英语教学与中西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陈邦玲;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陈玲;文化障碍——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王善梅;;语用知识在语篇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1186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86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8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