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隐喻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实质
本文关键词:语法隐喻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实质
【摘要】:语法隐喻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Halliday的论著,追溯这种理论的源头,并讨论从标准版到完善版的发展脉络。语法隐喻理论揭示了一种以前鲜为人知的构建意义的方法,对全面理解人类语言的性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研究语法隐喻要抓住其实质问题,不必纠缠枝节末叶。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4
【正文快照】: 0.引言自从Halliday(1985)正式提出语法隐喻理论以来,国内外讨论这个问题的著述层出不 穷,比较重要的有Halliday(1985,1994,1995/2004,1996/2004,1998/2004,1999/2004,2004)、Hal-lidayMartin(1993)、HallidayMatthiessen(1999,2004)、Martin(1992)、Thompson(1996)、Goatl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汪海波;薛澄岐;佘醒;郭会娟;;图形用户界面的隐喻设计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张慧;崔岩;;标志符号和语言的隐喻认知推理过程相似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王雪孺;;《雪夜林边驻脚》的认知文体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5 张东方;张广亮;;浅析隐喻在诗歌中的修辞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6 常翠;;窥斑见豹——结合角色—背景理论分析狄金森诗712的矛盾死亡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7 岳娟;;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段婷婷;;简述文化在概念隐喻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王一杰;;《红楼梦》中女性疾病的概念隐喻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耿丽敏;王斌;;空间隐喻分析——以《红楼梦》中上、下、高、低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超;毕玉德;;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韩国语隐喻知识库构建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An Overview of Metaphor Research[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姚喜明;毛瑞蓓;;概念整合与动物习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高贞;;名词化与语法隐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高军;;隐喻与英语学习词典中一词多义词汇的释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吴文辉;;隐喻的关联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林雄奇;;Halliday语法隐喻的诗性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苏岚;;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书文;中日当代修辞学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美;球赛新闻报道中战争隐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文姣;“以水取譬”—从认知角度考察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顾铮;英汉比喻类颜色词语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晓东;从以知语言学角度谈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沈炜;从美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侍意隐喻的作用及其理解过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栋贤;英汉篇章中作为衔接与连贯手段的隐喻、转喻认知机制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史谦;经济语篇中隐喻及其文化根源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慈惠;多视角分析英汉物称与人称的成因和语用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187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8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