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素副词研究
本文关键词:反素副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反素副词 语义透明度 语义模式 语法化 认知分析
【摘要】: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探索》中将由两个相反语素义组合而成,经过历时的演变凝固成副词的词定义为反素词。这些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迟早、大小、多少、反正、高低、贵贱、好歹、好赖、横竖、横直、日夜、是否、始终、死活、先后、左右、前后、长短等等。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对象、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等。第二章为反素副词的句法分析,这一章首先给这些词语进行了归纳,寻找共同点,在归纳的基础上对其句法位置进行论述,分析不同的词语在主语前后的分布频率及其作用。其次借助张斌先生《现代汉语虚词》中副词不同位置限制的理论,对可进入其句法的谓语词进行了判定。最后讨论同类副词共现时的句法分布以及同为反素副词的词语共现时的顺序。第三章反素副词的语义研究,本章主要对研究的反素副词进行了语义上的分析,研究了语素义与现在的语义之间关系,将其分成了两种情况,语素A+语素B≈词义C和语素A+语素B词义C。之后以其为基础,借助语法梯度理论的连续关系矩阵法研究中反素副词的语义透明度,对其作出了层级划分。第四章为反素副词的语用研究,本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观性、传递的信息结构、篇章功能。在第一部分中,将主观性分为传信功能和情态功能,传信功能包括断言、释因、推测、总结,情态功能包括主观意愿上的强调态和将就态。在第二部分中,传递的信息结构主要包括焦点凸显和限定指称。在第三部分中,篇章功能包括衔接与连贯。衔接首先通过句首、句中的不同位置,说明其不同的作用。其次是语气副词的连用、合用的不同来解释。篇章的连贯功能主要是从意义模式上着手分析。第五章为反素副词的语法化及认知探索,在本章中,将对现代汉语的大部分反素副词的语法化进行论述,从独立或者对举使用→连用→成词→语气副词的过程进行论述,并且结合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理论分阶段说明其如何实现语法化,之后会对其虚化的动因进行论述。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3 张金竹;;汉语反义复合词的衍生和词汇化等级[J];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01期
4 董秀芳;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的历时发展特点与词化程度的等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陈昌来;占云芬;;“多少”的词汇化、虚化及其主观量[J];汉语学报;2009年03期
6 吴为善;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7 马叔骏;谈"多少[J];汉字文化;1999年04期
8 张延成;也谈“多少”[J];汉字文化;2000年02期
9 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王天佑;;“死活+VP”格式及相关问题[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郑厚尧;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6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曾丹;反义复合词形成演变的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谦;现代汉语反义语素合成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任磊;现代汉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逻辑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许建础;汉语“复词偏义”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钱艳玲;现代汉语反义复合词全称量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88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8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