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指令场景与祈使主语的特性

发布时间:2017-11-15 17:08

  本文关键词:指令场景与祈使主语的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语法 祈使主语 指令场景


【摘要】:祈使句的标志性特征是第二人称主语及其可选性,然而汉语、英语及很多其他语言都在这一标准模式基础上表现出多种变异。这些特性支持激进构式语法关于句法角色相对于句法构式而存在的理念,然而这一理念最终可以归结于作为认知模式的指令场景的特性及其在实际语言活动中的变异。本文以汉语和其他语言事实为依据,指出祈使主语的人称选择、隐现和变异系统地对应于指令场景的变异,这种对应关系为具有独立依据的句法编码的标记性规律提供了新的支持。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分类号】:H04
【正文快照】: 1.引言从理念上看,主流形式句法理论与认知句法理论最突出的差别可表述为“绝对句法”与“相对句法”之分。绝对句法认为句法结构规则独立于语言的其他系统和一般的认知系统,故而自成一体,而相对句法认为语言的结构知识与语义系统和普通认知系统密不可分并且依赖于后者,结构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阳;祈使句主语省略的不同类型[J];汉语学习;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岳方遂;论语气三角和句末点号[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汪锦绣;;《新编现代汉语》疏误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熊文新;宋柔;;信息检索查询语句的表述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2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彦云;;祈使句中的动词重叠[J];语文学刊;2006年02期

2 王进;;《元曲选》祈使句的语用差异[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商拓;语境中祈使句的结构特点[J];修辞学习;1997年01期

4 赵贤德;;“别”字祈使句的主语考察[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傅惠钧;陈艳丽;;略论隐性否定祈使句[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6 肖应平;;论祈使句的焦点和话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刘金雨;;现代汉语口语中祈使光杆动词句的语用分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黄晓雪;;宿松方言中句末带“Ob”的祈使句[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9 魏胜艳;张瑜;;小议请求式祈使句[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范建华;白云;;动词重叠在祈使句中的使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英;;基于说话人的对话语音分割[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2 艾妮;;谏劝中委婉格运用的“源”与“流”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斌;陈小荷;;汉语褒贬词语的褒贬指向问题初探[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高美淑;;汉语祈使句语调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刘玉梅;;诗歌语篇的认知语法分析——以 William Blake 的“London”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张建理;;英汉直接致使移动句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8 马书东;;镜像神经与认知语法中认知能力相关性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牛保义;;综合扫描和序列扫描——英汉语工具主语句的认知方式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强;;Langacker活动区分析说的提升解释反诘[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引甫;颇具特色的语文工具书[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贾婧;口语翻译:突破语言通讯障碍的“法宝”[N];科技日报;2007年

3 徐家永;要注意三种特殊否定句的使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丁文曦;说话连“嗯”带“啊”,,口头语后面的另类道理[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李爱军;面向言语工程的情感语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洪宇;当机器听懂了我们的声音[N];辽宁日报;2008年

7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正确使用“的地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俞吾金 复旦大学哲学系;汉语运用要力避歧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龙圣明;明星也要加强中文修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李开 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部;语言学方法与方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元曲选》祈使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卢鑫莹;现代汉语光杆名词语义的认知语法研究:情境植入视角[D];河南大学;2012年

4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何霜;忻城壮语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盛银花;安陆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晓凌;论非现实语义范畴[D];复旦大学;2007年

9 陈佳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询问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佳;汉日祈使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肖阳;汉日祈使句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肖强花;差势角色祈使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白秀梅;现代蒙古语祈使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曾峥;认知语法配价关系探索[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孙文静;“给我”祈使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陈晓中;认知语法框架下对具有动态的自主/依存不对称特征的语法范式的相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叶文婷;汉语语用歧义的产生状况[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姜慧英;“别X”祈使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晓燕;唐五代至宋代的祈使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90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90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d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