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介词研究
本文关键词:《淮南子》介词研究
【摘要】:两汉介词继承和发展了先秦介词,又奠定了后世介词的基础。《淮南子》一书内容丰富,有着完整的语言体系,且接近当时口语,因而能够反映西汉前期的语言发展面貌。本文穷尽式地统计分析《淮南子》中出现的介词,全面考察其语义功能和特征。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四章。第二章为《淮南子》介词系统分析。《淮南子》介词系统共有36个介词,分为三个语义域:空间时间域介词,下分所从、所在、所到、经由、方向、时机6个子系统;关系概念域介词,下分凭借、因由、范围3个子系统;核心意义域介词,下分施事、受事、关涉对象、协同对象、言说对象、受益对象、比较对象7个子系统。在此分类下,逐一描述了每个系统内的介词成员用例并分析其语义语法特征。第三章按照组成成分的不同,对与介词有关的出现词汇化的固定格式进行了分类研究。第四章从介词个案对比研究、介词构式、介词悬空与词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介词的发展。第五章,总结了介词语义系统及其特点,统计并分析了介词位置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淮南子》介词系统的特点:《淮南子》整体上继承了先秦介词系统,但在介词成员发展、固定格式的词汇化程度以及介词短语与谓语中心语的位置方面又有所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荣;;新时期大陆学界《淮南子》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杜绣琳;;《淮南子》文艺理念的辩证与矛盾[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钱荣贵;;刘安《淮南子》的编撰思想[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昝风华;;《淮南子》“悲”、“乐”论与风俗批判[J];兰州学刊;2013年01期
5 王乐;刘秀慧;;《淮南子》散文新论[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吕子方;;《淮南子》在天文学上的贡献[J];安徽史学;1960年01期
7 华友根;;《淮南子》法律思想刍议[J];学术月刊;1985年03期
8 燕国材;再评《淮南子》的心理思想[J];心理科学通讯;1988年01期
9 丁毅华;;《淮南子》的风俗论[J];学术月刊;1991年06期
10 汪汉卿;张杰;;试论《淮南子》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中平;;《淮南子》的农业气象观及其形成与意义[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劳在今日,,利在永远”——气象史志的积累与挖掘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史向前;;《淮南子》的“无为”论[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少波;;始于社会化而终于自然化——《淮南子》的学习与修养论[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八卷)[C];2012年
4 陈静;;徐复观和他的《淮南子》研究[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唐兴来;朱玉胜;;《淮南子》社会管理思想研究及启示[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淮南市文化局调研局 张子贺;《淮南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N];淮南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何婷婷;《淮南子》文化园开工[N];淮南日报;2009年
3 高旭;论《淮南子》对秦王朝的政治省思[N];光明日报;2013年
4 记者 何婷婷;寻味历史文化神韵 绽放瑰宝绚丽光芒[N];淮南日报;2010年
5 冷卫国;照辞如镜,析理如衡[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本报通讯员;淮南努力打造《淮南子》文化品牌[N];淮南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彭代英;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的“科学发展”[N];湘潭日报;2010年
8 陈崇韧;第三届《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拉开帷幕[N];淮南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黄杰;第四届《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举行[N];淮南日报;2009年
10 张子贺;《淮南子》:淮南独具的文化瑰宝[N];淮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慧;《淮南子》与汉初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欣;《淮南子》的宇宙论、生命论、艺术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孙纪文;《淮南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庆洲;《淮南子》研究[D];北京大学;2001年
5 川津康弘;《淮南子》认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朱新林;《淮南子》与先秦诸子承传考论[D];浙江大学;2010年
7 罗毓平;《淮南子》的哲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雪;《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漆子扬;刘安与《淮南子》[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爱敏;《淮南子》道论探微[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青远;《淮南子》对《老子》的继承和发展[D];安徽大学;2011年
2 王东;《淮南子》管理哲学探析[D];西南大学;2015年
3 方娟;《淮南子》中儒墨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郭琛;《淮南子》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5 陈岑;《淮南子》中的艺术形神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6 郝转萍;《淮南子》介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淼;《山海经》与《淮南子》之神话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艳;《淮南子》的道论及其顺道而为的政治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娟娟;从《淮南子》到《抱朴子》看道家与道教养生观的演进[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杰;《淮南子》生态伦理观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91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9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