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要”的认知研究:情境化视角

发布时间:2017-11-16 21:28

  本文关键词:“要”的认知研究:情境化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情境植入 “要” 情态 认知语法


【摘要】:本文以情境植入理论为研究视角,根据Langacker提出的情态情境述义的特点,确定情态动词"要"是汉语主要情境述义之一,通过补充Langacker的动态演变模型,描述"要"的情境植入功能,发现不同情态义下情境述义"要"的认知特点和情境植入特征。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汉语情态认知研究:情境化视角”(项目编号:2013-GH-5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1.引言作为一个典型的情态动词,现代汉语“要”在汉语情态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1985)的统计,在所有情态动词中,“要”出现的频率最高,为31.6%。张楚楚(2012:36-39)通过英汉对比探讨了区分情态和非情态句的可行性,认为非现实性是比主观性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傅萍;;以K-W-L认知策略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年03期

2 郭昭军;尹美子;;助动词“要”的模态多义性及其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2008年02期

3 石毓智;白解红;;将来时标记向认识情态功能的衍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熊岭;;论从类到例转换的“有定”范畴认知解释[J];求索;2012年02期

5 古川裕;;关于“要”类词的认知解释——论“要”由动词到连词的语法化途径[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1期

6 魏在江;;情态与语篇连贯类型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年05期

7 彭芳;;英汉语表示“将来”意义的语法化——基于语料库的语法化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张楚楚;;情态与非情态[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牛保义;;情境植入——认知语法研究的一条进路[J];外文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春华;;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的欧化:将+主句动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李遐;;多义范畴与汉语情态动词习得——以“要”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宋耀武,白学军,陶云;不同学习成绩的小学生有意遗忘过程的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4 张慧晶;;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应注意的几个词义处理问题[J];辞书研究;2006年03期

5 向增俊;陈永彬;;中低码率高质量声码器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6 龙国富;;动词的时间范畴化演变:以动词“当”和“将”为例[J];古汉语研究;2010年04期

7 王彤伟;试论古汉语中隐含的民族传统思维模式[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刘瑾;;近十年国内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的进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李寒冰;;国内功能语篇分析研究综述[J];英语研究;2011年04期

10 明雪梅;;“貌似”与“看似”[J];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2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晓华;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李敏;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句法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瑾;汉语主观视角的表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付宁;语法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郑丽;中古汉语主从连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路;中级水平韩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顺序考察[D];吉林大学;2011年

4 袁傼瑜;基于依存树库的英语名词句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罗汶宜;基于语料库的情态动词英汉翻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陈林萍;反义副词“至多”、“至少”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陈维芳;论非典型助动词“堪”及其语法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许晓玉;汉语双标紧缩句歧义问题初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丹;表示‘所愿’的韩国语惯用表现形式及其在汉语中的对应表达[D];延边大学;2011年

10 顾娟;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萍;;应用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卢卓群;助动词“要”汉代起源说[J];古汉语研究;1997年03期

3 李战子;情态—从句子到语篇的推广[J];外语学刊;2000年04期

4 熊岭;;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J];求索;2011年06期

5 周大军;英语的情态隐喻及其语篇解释力[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熊文;;论助动词的解释成分[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7 李杰,钟永平;论英语的情态系统及其功能[J];外语教学;2002年01期

8 封宗信;;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系统:逻辑、语义、语用[J];外语教学;2011年06期

9 张德禄;论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10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燕;王丽娟;;认知语法中的情态动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2 彭利贞;论动力情态的现实否定[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3 冯凌;;情态动词复习要点归纳[J];考试(高考英语版);2006年08期

4 谢应光;;时态和情态动词的背景设置功能[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靳立宏;;从07高考看情态动词的推测性用法[J];考试(高考英语版);2007年Z2期

6 赵静;;情态动词专练[J];中学英语园地(初三版);2008年04期

7 陈宇;;情态动词用法点拨[J];新高考(高二语数外);2010年Z1期

8 ;10个知识点让你充分掌握情态动词[J];中学英语之友(中旬);2011年06期

9 秦裕祥;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语义特性与时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10 陶百强;;情态动词的推测性用法[J];英语自学;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薇;;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情态动词使用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美娟;;限定性情态动词在法律条文中的人际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刘玉梅;;诗歌语篇的认知语法分析——以 William Blake 的“London”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邓欢;;情态动词在英语新闻简报中的语用意义及逻辑基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红阳;程春松;;英语政治演讲和学术演讲的情态对比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霄军;;主观性语义特征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建理;;英汉直接致使移动句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马书东;;镜像神经与认知语法中认知能力相关性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牛保义;;自立和依存——英语作格句的象征关系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徐晓晴;;牛津7B第五单元复习课[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军;四“要”四“不要”指点购销迷津[N];粮油市场报;2005年

2 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孙勇;甘肃武威:快被沙漠吃了,,还开荒呢[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李开 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部;语言学方法与方法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亦夫;女人本该可以主动的[N];保健时报;2004年

5 河南省平舆县第二高级中学 杨雪玲;Kind of和Sort of[N];学知报;2011年

6 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 万吉磊;浅议高考题中对情态动词can may的考察[N];学知报;2011年

7 王海奇 本报记者 张彬生;确立现代企业制度须过三重门[N];黑龙江日报;2005年

8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广饶街道颜徐中学 苏成文;运用比较法进行初中英语被动语态教学[N];学知报;2011年

9 本报首席记者 王秀萍;咱村的福利比城里人好[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10 见习记者 袁秦 曾奇 市八中高三英语高级教师;英语:主观题和填空题增加[N];重庆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卢鑫莹;现代汉语光杆名词语义的认知语法研究:情境植入视角[D];河南大学;2012年

3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丁国旗;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意象分析与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韩健;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中美《宪法》语篇对比分析及文化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高航;现代汉语名动互转的认知语法考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敏;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句法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碧莹;基于语料库的海商法英语中情态动词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夏赛辉;汉语或然性认识情态动词语法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3 徐美玲(Ms Sudawadee Thawongklang);汉泰情态动词“能、会、可以”与DAI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谢钰;语法化和情态动词的完成形式[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明澈;布什与克里竞选总统第一轮电视辩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扬州大学;2005年

6 王宏敏;语境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毛海云;现代俄语中情态动词语义组“意图—意图的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8 刘吉;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情态动词的使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宇娟;英语情态动词的汉译:Will与Would[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潘静;英语学习型词典情态动词条目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3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93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