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修辞研究:巴赫金批评了什么——兼谈广义修辞学观

发布时间:2017-11-17 19:15

  本文关键词:修辞研究:巴赫金批评了什么——兼谈广义修辞学观


  更多相关文章: 巴赫金 超语言学 修辞 广义修辞学


【摘要】:巴赫金的修辞观是"超语言学"的,而非"纯语言学"的。巴氏批评囿于"书房技巧"的修辞研究,倡导的实际上是修辞诗学研究;其"对话"理论蕴含了修辞哲学的思想;他的修辞观从不同的维度展示了修辞研究"是什么"和"为什么"。本文由此审视遭致误解、存在学科隔膜的国内修辞研究状况,并进而思考广义修辞学"是什么"和"为什么"。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语言学批评研究”(10CZW013)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三言二拍》修辞批评”(13YJA751073)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发展和突破是包括修辞学在内的所有学科的生路。走这条路,需要不断获取对学科认识和研究方法有指导意义的高层次理论营养,而不是提供一个永不过期的理论外壳,让学步者据此给无穷无尽的资料贴标签,或者依样画葫芦寻找例证,将学术研究变成注水游戏。从《修辞学发凡》开始,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学纯;;中国文学修辞研究:学术观察、思考与开发[J];文艺研究;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宗社;;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李利敏;;试论高尔吉亚的政治修辞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谭学纯;修辞幻象及一组跨学科相关术语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肖婷华;;《风景》的修辞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林一鸣;;“农民工”的修辞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孙莹;;《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中的圣经原型人物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7 蔡情情;;《青花》的修辞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8 宋庆福;;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圣经元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9 林燕;;《边城》对话言语交际层面的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10 柯丽华;;从“杀羊”事件看修辞接受的社会性——浅谈于心亮微型小说《杀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丽霞;;来自远古的朝圣——崇“九”的溯源和“九”的象征与潜比[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达洁;;打破常规 异物重组——王蒙意识流小说语言变异谈[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4 周淼;;《午后悬崖》语境差的建构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5 谢春荣;;广告语制造修辞幻象的四种修辞手段[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丁旭辉;;杨佳娴诗作的古典新象[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戴冠青;陈晓茹;;西方原型批评的中国化及其与中国古典意象论的互通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吴凌;;现代新诗本体追求探微[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明达;多样性与有限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程静;中西创世纪神话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朱蕾;从女性神话原型批评视角解读《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伟;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云;构建《哈利·波特》第二世界的细节描写艺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肖丽;黔东南《苗族古歌》“数字”原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宜兵;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词泛化的影响因素和语用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晓晨;元话语理论的应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聂春子;电影心理疗法的理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惠;唐诗柳意象审美文化价值新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道格拉斯·基尔;变哩;;由诗学到修辞学再走回来:文学与话语[J];外国文学;2006年04期

2 崔山佳;;明清白话作品词语称谓语补义[J];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02期

3 蓝棣之;作为修辞的抒情——林徽因的文学成就与文学史地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谭学纯;;再思考:语言转向背景下的中国文学语言研究[J];文艺研究;2006年06期

5 谭学纯;;身份符号:修辞元素及其文本建构功能——李准《李双双小传》叙述结构和修辞策略[J];文艺研究;2008年05期

6 谭学纯;语言教育: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7 谭学纯;;语用环境:语义变异和认知主体的信息处理模式[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1期

8 竺家宁;语言风格学之观念与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谭学纯;;“存在编码”:米兰·昆德拉文学语言观阐释[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1期

10 郑阿财;;敦煌变文中称谓词“阿婆”综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欢;话语的社会性与对话性——巴赫金的超语言学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7期

2 王加兴;巴赫金言谈理论阐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方新文;边林;;从超语言学到人学:巴赫金对话思想的演进[J];前沿;2011年12期

4 陈桂华;巴赫金超语言学思想及其话语理论[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杨喜昌;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宁一中;论巴赫金的言谈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7 郑欢,罗亦君;充满张力的话语场——巴赫金的超语言学语境试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永祥;;“语言”与“话语”:两种语言哲学视角论略[J];外语学刊;2010年04期

9 张杰;批评思维模式的重构──从巴赫金的对话语境批评谈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孙欣;管廷祥;杨小龙;;关联理论下的显义——基于巴赫金视角的阐释[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晗;;双重批判与反思中的理论建构——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印松霞;;试论巴赫金对话理论在旅游广告语域中的运用[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林承璋;;“广义修辞学”的佳作——郑颐寿先生《辞章学论稿》评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4 张会森;;言语体裁学——当代新显学[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5 章华;;辞章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6 郑颐寿;;漫步向“文艺辞章学”百花园的佳作——张春荣《修辞新思维》评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7 郑颐寿;;关于辞章学研究的答问[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8 谢春荣;;广告语制造修辞幻象的四种修辞手段[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颐寿;;简评台湾修辞学研究之“广”与“深”[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10 郑其温;;辞章学研究部分评介文章目录索引[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路文彬;翻译可不是光通外语就成的[N];学习时报;2008年

2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与公共阅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钱冠连 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 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修辞学路向何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俭伟;巴赫金言语体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3 张瑜;翻译的修辞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张雪;对话体语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红;林译《迦茵小传》: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修辞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瑞兰;广义修辞学视野中《文艺学习》(1954-1957)话语的政治性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耀博;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与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蒋三军;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f,

本文编号:1197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97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9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