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道安与奥利金的文献研究看中西翻译理论的萌芽

发布时间:2017-11-18 06:17

  本文关键词:从道安与奥利金的文献研究看中西翻译理论的萌芽


  更多相关文章: 文献 翻译研究 道安 奥利金


【摘要】:文献研究是学术的根本,它与三、四世纪中西翻译研究的关联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当时的僧侣道安与奥利金出于宗教解经目的对经本开展了切实的收集整理与校勘工作,并做了初步的文本对比研究。经本实际就是译本,他们的工作既使原本的地位真正得到落实,又转用于翻译,成为重译的指引与译法优化的参考,从而促成真正的"翻译"与"翻译"研究的出现。因此,两人的文献研究可以视为中西译论的萌芽。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综合语言活动的翻译研究——以三至五世纪佛教和基督教的跨文化发展为例”(项目编号:13YJC740036) 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注疏翻译创作——三至五世纪佛教与基督教的跨文化语言活动研究”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引言在翻译史研究中,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文献”都是最基本的因素,但往往前者会更受重视。比如对最早的翻译理论,研究者往往通过古人发表的言论而将其归于中国的支谦(曹明伦2006:122)或道安(钱钟书2001:83)以及西方的希罗多德(Robinson 2006:1)或西塞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潘文国;;中国译论与中国话语[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2 蒋哲杰;;文学翻译用意译,宗教翻译用直译?——哲罗姆翻译观之辨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曹明伦;;约而意显 文而不越——重读支谦《法句经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汪东萍;傅勇林;;回归历史:解读佛经翻译的文质之争[J];外语教学;2010年02期

5 赵巍;李琳;;“五失本三不易”的语言哲学阐释[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蒋哲杰;;道安“五失本”本义考[J];宗教学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李霞;;论皖江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阚绪良;《世说新语》词语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吕斌;;支遁生平事迹及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陶礼天;《出三藏记集》与《文心雕龙》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俞晓红;论唐五代白话小说的伦理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张勇;;寒山的论诗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邹星旺;;论赋对变文讲唱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张岱;;跨越神人之壑——论《神曲》的宗教伦理对新柏拉图主义的接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勇;;浅谈奥利金融合希腊主义与希伯来传统的尝试[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逸畴;;宗教与法律——自由源与流的探戈[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3 张书友;;法律学说史上的耶稣与保罗[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4 田薇;;在信仰体认与学术见识之间——又一次泪水中的思悟[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C];2008年

5 许列民;;圣本笃之前的西方修道制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一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8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3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鹏飞;音乐的宗教[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余雪玲;重返伊甸园[D];南昌大学;2010年

7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8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丽芳;论圣·奥古斯丁的神学美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秀尊;菊花寂寞晚仍开[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川;;论哲罗姆的翻译思想——《致帕玛丘信》解读[J];中国科技翻译;2011年04期

2 周裕锴;中国佛教阐释学研究:佛经的汉译[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陈可培;;道安的“直译”观之我见——与梁启超、马祖毅等人的评断商榷[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祝朝伟;;传事以尽,尚质而无斫凿;委本从圣,求真勿令有失——道安“五失本、三不易”说源流考及现代诠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傅惠生;;我国的佛经译论体系[J];上海翻译;2010年01期

6 朱健平;对翻译研究流派的分类考察[J];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7 高峰枫;;早期基督教作家对圣经文体的辩护[J];国外文学;2008年03期

8 赵巍;马艳姿;;传统译论中的翻译策略术语研究——重九译、重译、九译、直译和音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曹明伦;;“五失本”乃佛经翻译之指导性原则——重读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J];中国翻译;2006年01期

10 罗新璋;文虽左右,旨不违中——读鸠摩罗什译籍[J];中国翻译;199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哲杰;魏晋六朝与晚期罗马的文化语言活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德荣;;信仰与知识——奥利金诠释方法论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峰枫;“参考”的秘诀[N];东方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勇;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D];山东大学;2010年

2 蒋哲杰;魏晋六朝与晚期罗马的文化语言活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倩;大卫·杰弗里的圣经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聂建松;亚略巴谷的狄奥尼修斯的否定神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施志杨;政治笼罩下的宗教纷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丹;中世纪西欧民众死亡观的演变[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百慧;斯宾诺莎的《圣经》解释学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98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198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3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