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类,文体及在“话语”中书写
本文关键词:文类,文体及在“话语”中书写
【摘要】:"所有分类都是压制性的",由巴特所言推溯,我们都是在文类中书写,那些看似自主的书写其实也都难以摆脱这一秩序性分配的原理。无论中外哪种"书写",都无法摆脱分类学的纠缠。对文类与文类批评的关注,有可能深化我们对文献形态学与文学发生论等内控机制的认知,及在更一般的层次上重启对书写的"工具性根源"的反思。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H052
【正文快照】: “所有的分类都是压制性的”[1],当巴特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想必已经在心里也将“文类”(genre)这一语词包含其中了,由此推溯,既然我们都是在文类中书写的,那么貌似自主的书写其实也都难以摆脱这一秩序性分配的原理。当然也可以尝试对之的某种超越,比如巴特自己便曾使用自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美华;;略论骈文之“气”——从“六朝”到“初唐四杰”[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江守义;何旺生;;以批评建理论——关于当前文学理论建设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江守义;叙事是一种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杨季;;批判精神的长河——论韩愈“不平则鸣”说及其缘起与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李树松;;简单之美——评彭斯的《约翰·安德森,我的爱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7 李冠华;何妍;;虚构与现实——略萨小说诗学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8 闫听;;反思文学理论:从“本质诉求”到“反本质主义”诉求[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金永兵;文学理论的客观性与主体间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光祖;;批评的底线伦理与批评家理论主体的建构[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6)[C];2005年
2 张强;;论屈原“发愤以抒情”文艺思想的形成及对后世的影响[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杨贵环;;王昌龄《诗格》对曹植诗的批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应,
本文编号:1212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1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