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外国学生介词“给”的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4 00:09

  本文关键词:外国学生介词“给”的偏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介词“给” 偏误 类型 原因 解决策略


【摘要】:介词“给”是外国学生大量使用但是偏误率较高的一个虚词。本文依据中介语语料库,收集了大量介词“给”的偏误,对偏误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前人对偏误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把外国学生介词“给”的偏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分别是:介词“给”的遗漏、介词“给”的冗余、介词“给”的混用、介词“给”的滥用、语序不当和复合偏误。各基本类型下面又可以细分出具体的偏误类别。介词“给”的遗漏可以分为:“(给+N)+V”结构动词遗漏和“V+给”结构动词遗漏。介词“给”的混用可以分为:与介词“对”混用、与介词“跟”混用、与介词“向”混用。接着,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这些语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一方面从初、中、高级的汉语学习水平上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从外国学生不同的母语背景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外国学生在介词“给”的混用、“(给+N)+V”结构中动词遗漏、“给N”结构与谓语中心词的位置关系上偏误率较高。 本文依据偏误分析理论,把介词“给”的偏误原因分成五个方面。这些原因具体是:母语(以英语为例)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学习策略、简化策略和教材的影响。在母语负迁移原因下主要探讨了母语的动宾规则负迁移、母语介词结构负迁移、母语句法次序负迁移的影响。目的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V+给”结构泛化、“(给+N)+V”结构泛化、相近介词的混用和目的语学习顺序的负迁移儿个方面。 针对外国学生介词“给”的应用偏误,本文从介词“给”的相关本体研究和介词“给”在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中的分布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其中,与本体研究相关的建议包括:加强与介词“给”相关的近义词辨析,重视“给N"结构的句法位置问题、明确动词“给”和介词“给”之间的差异几个方面。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琳;“给+NP”中NP的语义范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杨玲,沛如;关于“NP_1+VP+NP_3+给+NP_2”句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郑娟;;汉英中介语的介词偏误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5 袁慧;;外国留学生介词习得过程中的偏误与教学设计[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6 黄丽娜;;英汉双宾语动词的分类[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颜力涛;柳英绿;;虚词“给”的同一性及其分布状况[J];汉语学报;2011年01期

8 范晓;介词短语“给N”的语法意义[J];汉语学习;1987年04期

9 田善继;非对比性偏误浅析[J];汉语学习;1995年06期

10 薛宏武;现代汉语助词“给”的传息作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1220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20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5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