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旧词新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5 03:16

  本文关键词: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旧词新义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旧词新义 认知语义学 范畴理论 隐喻 转喻


【摘要】:旧词新义现象一直普遍存在于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它不仅丰富了语言体系的词汇,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面对世界上林林种种的新生事物,人们总是能应对自如,要么是用新词语来指代这些新生事物,要么用一个旧词赋予它新的意义来指称它们。而旧词新义更能体现出语言的经济性和以最小认知努力获得最大化信息的认知规律。 汉语的旧词新义研究在国内并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自1984年吕淑湘发起对新词新义的关注,国内陆续有专家学者对旧词新义现象进行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停留在对旧词新义现象的描述,对新义的特征进行总结,以及对新义的形成方式进行梳理,即从语言发展的外部因素及语言系统内部来解释新义产生的原因。到了2006年有学者相继开始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理论来探讨旧词新义产生的原因,开始试图从人的认知发生及发展规律来挖掘其内在原因。这些研究大多是运用隐喻、转喻、或是概念整合理论来解释新义产生的认知机制,并没有将范畴理论与隐喻和转喻结合起来解释旧词新义现象。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自2008年每年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的调查语料来自当年或前一年的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新闻。这些语料鲜活、真实,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热点也反映出人们的认知变化。学界里已达成共识认为语言研究需要使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语料。该报告中的语料不仅来自于现实生活,而且具有权威性,适合进行语言研究。故本文选用了2013年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2012年度媒体新词语表中标记出的8个产生新义的词语,对其进行逐个分析研究,试图从人的认知出发,找到旧词新义现象背后的认知规律。 本文在认知语义学框架下,将范畴理论与隐喻及转喻结合在一起对8个产生新义的词语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这8个词语的语义范畴特征,详细阐述新意义是如何在这些词语上产生的。接着使用归纳法总结语义范畴、隐喻及转喻在新义产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探讨旧词新义现象背后存在的认知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旧词新义现象充分反映了新义的产生与人的具身经验及认知系统密不可分;旧词新义现象的本质就是语义范畴的扩展;语义范畴的边界具有可扩展性,这使得旧词产生新义成为可能。基于相似性的隐喻和基于邻近性的转喻是语义范畴扩展的动因,即语义范畴中的新义的产生要靠相似性与邻近性来完成。旧词作为语义范畴的原型,新义则以与原型相似或与原型邻近在旧词基础上展开,使语义范畴得到扩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叔湘;;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J];辞书研究;1984年01期

2 陆佳英;肖运初;;新词概念合成的认知语义学研究[J];外语研究;2006年05期

3 白解红;陈忠平;;20世纪中期以来英汉新词语的来源及其语义认知机制[J];外国语文;2011年05期

4 王若禹;当代美国英语词汇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5 沈孟璎;新词语词义之概貌[J];文史哲;1986年04期

6 方仁杰;;试论法语新词、新义的生成和分类[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2年01期

7 汪榕培;词义变化的社会和语言原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03期

8 王铁昆;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J];语文建设;1991年04期

9 赵金铭;;新词新义与社会情貌[J];语文研究;1985年04期

10 张梅;;旧词新义的常见特征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224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1224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